第49章 宠辱不惊(1/1)

18小小说 www.18pod .com,最快更新热门最新章节!

崔胜去卫生间狠狠的来了一把,胃里舒服很多,再拿凉水一洗脸,神志也清醒过来。

想想真气人,这个夏婷就是自己的克星,处处与自己作对,刚才又着了这个丫头的道儿。

从楼里出来,正看到陈士眉眼望着烧烤的地方抽烟。崔胜也感到,陈士眉今天肯定是不爽。虽然讯达公司算不得机关国企,但是捧着领导的规则应该也大同小异。

可烧烤开始后,这些女人都众星捧月般对待王远成,陈士眉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陈总,没少喝啊!”崔胜问道。

“还真是不像十八九的时候,喝酒还真难受过。”陈士眉摇了摇脑袋。

“不能跟那几个小子比,都是生瓜蛋子,不过您酒量也够可以的。我这二锅头可是从内部拿的,绝对够味儿!”崔胜借机吹嘘了一把。

陈士眉也了解崔胜的为人,知道这个人是典型的拉虎皮扯大旗的人,有本事搞几瓶内部茅台啊!不过现在那些女人都跟花蝴蝶一样,盘桓在王远成几个跟前,这崔胜还真给了自己一点存在感。

“您还回去喝吗?要不咱找地方喝点茶水,解解酒!”崔胜想找个机会修补一下白天的裂痕。

陈士眉也有此意,即使上大学时,自己也是班级甚至学校的明星,多少女生都对他暗送秋波。陈士眉早已习惯了处处领先的状态。

今天,要是众人围着他转,他才不愿去外面,在美女面前夸夸其谈,被崇敬的感觉哪个男人不想要呢?

这时,远处传来夏婷爽朗的笑声,好像又是被王远成逗乐的,陈士眉的心好像又被扎了一下。于是就默许了崔胜的建议,跟着他出了院子。

第二天,王远成接到张青电话,说陈启连夜将王远成拿来的咨询问卷做了修改,加了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学校组建参赛队的正式文件也下来了,准备下午召开一个会,布置下一步工作。

王远成早早来到会议室,简单清扫了一下,又要来茶叶,接好热水。这才开始看现有的资料,并将这几天思考的问题与设想罗列在笔记本上。

终于,在会议快开始的时候,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都到齐了。陈启看了一下众人,就示意张青开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现在开会。本次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宣布一下《关于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并由陈启教授宣布组织架构和职责。第二项议程就是讨论确定下一步工作的推进方向和具体步骤。”

通知就是古板的公文,没有什么新意,但当念到参赛学生组长时,竟然换成了李聪,常务副组长是曾丽,王远成只挂了一个副组长的名头。

念到这里的时候,陈启有意无意的扫了一眼王远成,发现王远成目光中露出惊讶,但一闪即过。没办法,换成李聪是段副校长的意思,虽然自己力荐王远成,但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自己只有推荐权。

最近,段誉晋级一把校长的呼声日隆,违拗他的意见,今后系里的工作推进难度就会很大,自己晋升副校长也会有影响。在大局之下,只能妥协,也算丢车保帅。

李聪假装低头记录,只是将听到的文字写在笔记本上。

只要开会就戴上笔记本的习惯,得益于父亲的教导:会议就像一出戏,好比高度抽象的京剧,武生出来也要拿着兵器或者马鞭,参加会议也一样,这笔记本就是最好的道具。特别是职位低的人,更需要这个道具。

参加会议带着笔记本,首先就体现出参会者对会议的高度重视,俗话讲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领导说话时,或许振聋发聩,或许昏昏欲睡,但你必须做出随时记录的姿态,领导就会觉得受到尊重。

说到涉及你的内容时,或者表扬或者批评,只要不是指名道姓,完全可以继续低头奋笔疾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宠辱不惊。

唐太宗时期,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

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最差的是下下。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兼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

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改个中中吧。

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深入调查后,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卢承庆一想,又改成了中上。

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因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此人。

一般人理解“宠辱不惊“这个成语,是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李书记浸淫官场多年,深知在提拔选人时,这也是一项重要标准。

开会以后,李聪发现,所有学生都没有随时记录,还有几个根本没带纸笔,就连王远成也只是看着手中的资料。

通知宣布完后,李聪用余光瞟了一眼王远成,发现他并没有太大反应,不过脸部表情并非以往的自然。

如果张青没有提前告诉他,就算没有当组长,也不会对王远成有太大影响,但刚才的变化有些突然,反而让自己不太淡定。

王远成并没有将不快带到脸上,他也知道,你即使将负面情绪发挥到极致,可能也改变不了结果,就连别人也影响不了多少。但毕竟人生缺少磨练,只是这人生的一个小变故,就让他心神不稳。

这可能就是成长的代价。随后的会议内容,王远成并没有全部听进去,不过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寻思问题出在哪里。

张青那么肯定的告诉自己,就说明陈启是赞成自己的,否则张青也不应该贸然邀功。那肯定出在学校上层,对,肯定是这样。

上次夜查解决的那么迅速,自己也得益于李聪的家世。只不过,对于自己这样草根青年,对于关系网的理解还是相当粗浅,真没想到关系的力量这么大。

改变不了环境时,就赶快适应环境。想明白了这一层,王远成反而平静下来,开始认真的倾听。再看李聪时,眼光变得审视起来。当然发现了他开会时,和大家的不同。

于是,成哥开始在本上写写画画了。张青一直在注视着王远成的行为和变化,很理解王远成的心情。发现王远成在短暂的失意后,便恢复如常,心里又给成哥加了分。

张青知道,李聪和王远成,包括自己,就是两种人。他和王远成是草根,只能努力奋斗,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珍视每一个机会,这样才能改变命运。

李聪则不然,他的道路可能已经被家里设计或者安排好。毕业后,到基层镀镀金,马上进入快车道。别人还在公交车站等着有数的巴士,他们可能已经开出很远。

想着想着,张青竟然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