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部分(1/1)

功能 和 功能!

“各位将军,各位大人,不必多礼。对了,伍将军,这几位大人和将军本王还有些陌生,能否给本王介绍一下呢?”

“殿下,这位大人是大将军府的主簿陈琳陈大人。”伍孚连忙指着一名头戴儒巾的中年文士介绍道由此可见陈琳在大将军府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陈琳见过殿下。”陈琳看到刘辩的目光转到了他的身上,慌忙上前见礼。

“久闻陈大人之名了,为当朝知名的儒士,果然是名不虚传。”刘辩微笑着热情地向他点头道。

对于陈琳此人刘辩也是非常熟知的,毕竟其人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的,因为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与当时的几位名人如王祭、徐干、阮禹、应扬、刘桢等人皆有文名,后来全部都归附了曹c,在治理政事方面也是颇有才干的。

在历史上;当大将军何进想要召各地诸侯军队前来洛阳,以势迫何太后铲除宦官之时,陈琳曾经大力地劝阻过他,只是何进并没有采纳陈琳和其他大臣的建议,所以才招致了自己的身死族灭。

陈琳发现何进不足辅助之后,逃难到了冀州,为袁绍掌管文书,而等到袁绍失败之后他又归降了曹c,并且深得曹c的信任和重用。

虽然以前刘辩到大将军何进的府上来的时候,也见过陈琳几次,不过由于都有他人在旁边;所以刘辩没有表现出什么来,但是今天他却决定寻找机会试探试探;看看此人能不能够拉拢。

“殿下,这几位都是大将军麾下羽林军南北二军五营之中的将领;他们分别是北军中候吴匡、南军中候张璋、卫营都尉王匡、骑都尉鲍信。

“末将等参见殿下。”

众将士看到刘辩的目光扫了过来,也连忙一齐上前参拜,尽管他们本人心中对太子殿下刘辩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却知道他跟大将军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他还是非常恭敬的。

“本王最是仰慕各位将军的英姿,各位都是我大汉羽林军中的高级将领,拱卫京哉的重责就在各位大人的身上了。何时各位将军有暇,本王准备上等的美酒与各位将军一叙,以慰劳各位将军的辛苦功劳。”

“殿下言重了,我们身为大汉子民,身受皇恩,保家卫国理属应当的。”吴匡连忙拱手道。

“是呀,殿下无须如此,末将等所做的都是份内之事,当不得殿下如此称赞,更不敢劳烦殿下了。”鲍信也连忙说道。

“对,殿下要协助圣上处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末将等不敢耽清逸尔雅误了殿下的大事。”王匡和张璋也连忙推辞。

“那就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吧,各位将军请便,我随陈大人入内即可。”刘辩知道此时这些将领还不想与他有过多的交往,毕竟他们都是何进的心腹之人,害怕大将军有些不满。

所以刘辩也没有勉强,转身对主簿陈琳微笑着说道,而陈琳连忙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看到刘辩当先进去了,这才落后刘辩半步的距离,一边进入何府一边为他介绍一些何府中的情况。

“陈大人,大将军现在可有空?”

“殿下,大将军现在正在会见一些重要的大臣,正在他的书房议事,还请殿下稍待片刻,陈某这就前去通报一声。”

“不必了,本王这次前来,主要还是为了探访一下舞阳君夫人,不知道外婆最近的身体可好?”刘辩突然间灵机一动,他知道历史上的舞阳君是一个贪财之人,所以决定趁机去亲近亲近,以后也许可以让她为自己在大将军何进或者是母后面前说些话的。

“殿下可真是孝顺,舞阳君夫人前段时间身体有恙,不过如今已经基本上痊愈了。”

陈琳当即将刘辩带向了内院,还要走过几条长廊,穿过一个水池,而刘辩素来知道陈琳也是颇有才能的,后来似乎是归了曹c吧。

“陈大人进大将军府做事有多久了?”刘辩决定试一试陈琳,所以不经意地问道。

“回殿下,小臣进大将军府已经五年了,先为从事,后为功曹,如今得大将军信任,委以主簿之职,小臣深感惶恐。”陈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呵呵,陈大人得舅舅如此信任,在何府中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怕风光无限吧。”

“不敢不敢,小臣虽然得大将军信任,但是始终明白自己是何府的下臣,怎么敢奢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

“其实我观陈大人的才能,别说是一府之主簿,就是国家重臣也是能够胜任的。他日若是能够进爵三公,岂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吗?”

刘辩笑着言道,其话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只要你选择对了,跟着本王,以后就有机会位登三公,那可真正是掌握一国之权柄之人了。

152、舞阳君

“殿下所说,小臣谨记,相信大将军会支持殿下的,小臣也自然是支持殿下的。”

“不错,舅舅他当然是要支持本王的。只不过本王担心,舅舅一来年事己高,不知道还能不能够支持本王到那一天;二来舅舅的脾气也实在是有些固执,只怕在有些事情方面他听不进去各位大人的规劝,严重的甚至会给大汉带来危害呀。希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陈大人能够尽力规劝大将军才是。”

陈琳听了刘辩的话心中一动,对于大将军何进的脾气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有的时候喜怒无常,有的时候自以为是,有的时候蛮横无理,有的时候傲慢狂妄,一旦固执起来根本听不进属下臣僚的意见,只是他奇怪的是太子殿下怎么知道呢。

想到这些,陈琳顿时对太子刘辩有些刮目相看了,觉得自己以前恐怕是小瞧了这位殿下,没想到他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心思却这般了得,不由得偷偷望了他一眼。

顿时,他被刘辩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威严气势震住了,这样的威严气势即使是大将军何进身上也没有的,毕竟大将军何进虽然贵为大将军,但是其实出身低微,更没有读过多少书,身上难以养成真正的威严气势。

这当然是刘辩施展了天赋能力威仪,虽然说不能够让陈琳马上倒头就拜,但是却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在以后做出选择的时候,至少能够想到刘辩。

事实上刘辩的这翻做法已经起到了作用,陈琳再次看向他的目光中已经多了一些敬重了,这种敬重不是因为他的太子身份带来的,而是对他这个人产生的。

“殿下放心,小臣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职责的。”

“嗯,也希望陈大人不仅要尽到对大将军的职责,还要尽到对大汉朝的职责,毕竟你虽然说是大将军府的臣属,但是也是大汉朝的臣子。好了,已经到了内院了,陈大人请回吧。”

说到此时,二人已经来到了内院门口,自然有值守的丫头小厮相迎,这些丫头小厮的年龄都不大,与刘辩此时差不多,不过身材却没有刘辩高大挺拔。

“参见太子殿下。”

虽然说刘辩这半年多没有来过舞阳君这里,但是他的记忆中以前的时候史候刘辩会时不时到何府舞阳君这里来玩的,所以这些丫头小厮们几乎都认识他。

“免礼,看赏。”

刘辩从身上取出一些散碎银两,发给每个丫头小厮一粒小小的银颗子,顿时令他们纷纷大喜,这样一小颗银粒,至少相当于二十文五铢钱了,当然令他们高兴了,因为这可是相当于他们半个月的工钱了。

“多谢太子殿下,殿下可有一些日子没有来看老夫人了。”众人纷纷道谢,一些熟识刘辩的丫头还笑着说道。

“殿下现在当了太子,自然有许多事情要忙了,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吗?太子殿下前一段时段帮助那些灾民,可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呢。”另有一些丫头小厮立即反驳起来。

“殿下做的大好事,我们当然知道呀,而且还听说殿下前不久是带兵剿匪去了。奴婢真是佩服殿下,年纪跟我们一般大,就能够做出这样的大事来,对老百姓来说可是造福无穷呀。”

“当然,如今我们洛阳城中的老百姓,有谁不念殿下的好处呀,大家都相信太子殿下以后一定会是个好皇帝的,能够让天下太平,能够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这些丫头小厮们也颇为精明,得了太子刘辩的好处后,立即那嘴巴就甜得跟吃了蜜似的,好听的话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巴不得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赏识,以后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听说不久前老夫人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可都好了?只是本王那时外出了,不然的话也会过来看她老人家的。”刘辩转移了话题。清逸尔雅

“老夫人不久前吃坏了肚子,3起了不适,皇后娘娘已经派了宫中的御医来瞧过了,给开了药方,后来吃了几幅药就渐渐地好起来了。”

“是呀,老夫听说殿下领兵出征去了,还天天念叨着殿下呢,老是说殿下小时候经常到何府来玩,现在长大了事情多了也不来了,没有人陪她了。”

“不过车骑将军何苗大人到是经常过来与老夫人作伴的,给老夫人带一些新奇的玩意过来,哄老夫人开心。”

“殿下,我们私下听说车骑将军跟大将军吵过一架,好像是为什么朝廷里面的宦官的事情,后来老夫人把大将军叫来骂了一顿呢。”

刘辩从这些下人的口中知道了许多有用的消息,他知道历史上何进是有多次机会铲除十常侍的,可惜让贪财的舞阳君和车骑将军何苗给破坏了,致使大将军后来死在了十常侍的手中。

这时,刘辩已经来到了内院深处,经过了一重重院落,路上遇到了许多丫头小厮,人人都非常恭敬地上前问好,而刘辩也人人都给了赏赐,不久到达了一座豪华的院子里面,院墙上面描金画银,拱形门上雕刻着彩色的装饰物,非常地艳丽。

以前的时候刘辩也常来,不过那时的他年龄更小,对这些没有什么感觉,而今刘辩看在眼里,只得感叹不伦不类,像极了一个暴发户的家门。

“老夫人,太子殿下看你来了。”

立即就有丫头跑在前面禀告去了,顿时院子里面j飞狗跳一般热闹了起来,许多下人纷纷收拾一些东西,然后跑了过来迎接太子刘辩。

踏入舞阳君的小院,刘辩放眼望去,一切都没有变化,但是如今却更是感到别扭。那是因为一个精致的小院,居然开辟出来了几块小的园圃,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旁边还有一排微型的栅栏围成的小圈,里面竟然养着几只j,还有旁边的一个小池塘里面,没有漂亮的金鱼,而是浮游着几只鸭鹅,发出嘎嘎嘎嘎的怪叫声。

不仅如此,在院墙的另一个角落里面,还围了一个猪圈出来,里面养着几头肥猪,散发出浓浓的臭味,混合着地面上到处都可见的j鸭粪便,更是显得臭不可闻。

153、贪财的母子

然而,这却是舞阳君老夫人特别让人布置成这样的,因为她本就是贫穷人家出身的,从小就习惯了这些味道,所以闻不到这些味道饭也吃不香觉也不能入睡,因此专门让人在她的院子里面弄出了这些来。

但是,她自己又是从来不动手干活的,种地,养j鸭,养猪,这些活都是让下人做的,而她只是要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之中,每天闻着这样的气味才觉得安心。

“参见太子殿下。”

刘辩以前还觉得这些有些新鲜,但是现在来才感觉有些恶心,不迂他还是皱着眉头进入了小院之中,顿时两旁有着七八个丫头小厮恭敬地跪在地上向他请安。

“呵呵,乖乖辩儿来了么,快点、进来吧。”

而屋里的舞阳君老夫人早就发出了笑声,她的声音如同干柴燃烧一样发出毕毕刻剥的声音,而这时丫头们掀起了帘子让刘辩走了进去。

“外婆,我昨天刚从汝南回来,沂说你前段时间生病了,现在可好了吗?”

刘辩进去之后,立即就看到了坐在高榻之上的这位老夫人,大约六十来岁的年纪,脸色黑瘦,头发花白,但是一身穿着却给人想吐的感觉。

舞阳君穿得非常地鲜艳,身上是大红大绿的袍子,头上戴着一朵大大的红花,还c着一些鲜艳的珠钗,脖子上面也挂着几根金光闪闪的链子,衣服外面挂着各种颜色的玉佩,让她看起来如同一个妖艳的老妖精一般。

刘辩一边上首施礼,一边低下了头去,他实在是不想看到舞阳君的样子,明显就是一个暴发户,将所有珍贵的东西都穿戴在自己的身上,来显示自己的高贵。

“呵呵,辩儿如今做了太子,气度果然有些不一样了。老婆子的病已经大好了,倒是辩儿你这次去得那么远,而且还是带兵打仗,实在让老婆子担心得很。以后辩儿你可不要再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反正你也是太子了,等你父皇死了你就是皇帝的,其他的事情就交给那些朝廷大臣做就是了。”

舞阳君说话大大咧咧的,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在她口中却非常自然,刘辩沂了连忙打断了她的话:“父皇春秋鼎盛,辩万不敢奢望做什么皇帝,这样的话外婆以后还是少说为好,免得给何家引来麻烦。不过,宫中的母后的支持,在外有二个舅舅和外婆的支持,辩只要努力上进,父皇自然是会看在眼里的,以后也是有机会掌管天下的。”

“好好好,只要辩儿你心里清楚就行了,外婆不是担心你不懂吗?况且这样的话外婆也只是关起门来说说而已,这屋子里面的人都是心腹之人,不用担心会传出去的。”

“外婆,辩在外面听到一些传闻,说是大将军舅舅颇为自负,虽然有许多人才来投,但是他却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当然这些只是外间的传闻,不过我想既然有人这样传,那是不是至少说明舅舅确实有些自负呢,这对咱们以后的大事恐怕有些不利吧?”刘辩变相地希望能够通过舞阳君的口中规劝一下大将军何进,让他多听听下属的意见,免得像历史上那样身死十常侍之手。

“太子殿吾也狂牛提供下说得没错,大哥现在位高权重之后,确实有些听不进我们的意见了,这并不是坊间的传闻,而是事实。”

就在此时,房间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随后一个瘦高个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模样虽然与大将军何进差不多,但是身材却完全不一样。

“参见太子殿下。”

此人正是车骑将军何苗,也是何皇后的弟弟,他们兄妹四人,何进居长,何皇后排行第二,何苗第三,还有一个妹妹嫁与了张让的儿子。而何苗是数年首领兵平定了南阳的黄巾余贼,才被大将军何进寻找机会提拔到了车骑将军的位置上的。

只不过,何苗虽然是其兄长提拔起来的,但是他却跟兄长并非完全一条心,而是继承了他们母亲舞阳君的贪财的特点,不管是不是敌对的势力,只要送上财物与他,那么他都会在大将军或者是何皇后面前为你说好话的。

“原来是二舅舅来了。”

何苗向太子刘辩见礼,刘辩当然也站了起来还礼,无论如何说,至少何苗也是他的舅舅,而且如今主要统领羽林军南军二营,手中也是掌控了兵权的,所以刘辩对他还是非常有礼的。

“听说太子殿下率领禁军出征汝南,大获全胜,真是可喜可贺呀。刚才在门外听得殿下的一翻言论,确实非常有道理。大哥这人如今跟以往是有些不一样了,特别是权力心更重了。而今他的身边有一些朝廷大臣在鼓动他,让他杀了十常侍,这简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十常侍乃是圣上的心腹,也是禁宫之中管理众多宫女太监的首官,如何能够缺少了他们呢?况且当初皇后娘娘进宫之后,还多亏了郭胜等人的相助,才能够享受如今的富贵,才能够成为禁宫之主。就是大哥他这大将军的位置,也一样是靠了郭大人他们在圣上美言,如今他竟然要听信他人的鼓惑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大为不妥呀。”

刘辩以前对于何皇后及何家兄妹的发迹史知道得并不多,只知道因为何皇后受宠之后,她的二个兄弟才相继发迹了的,还不知道原来其中还有十常侍中的一些人的功劳。

于是,他的心里面开始转起了其他的念头,这样看来十常侍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所求的也不过是富贵荣华,只要能够给他们这一些,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是可以拉拢和收买过来的。

当然,听了车骑将军何苗的话,刘辩也明白了此时的何苗和舞阳君可能已经收受了十常侍的贿赂,所以开始为他们说话了,心中不由得有些厌恶了起来。

“宦官之祸,源渊流长,要想消除其弊端,实不能一蹴而就。大将军的想法可能有些极端了,但是也不能纵容十常侍继续这样祸乱朝政,还是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警告,不能放任他们为所欲为。毕竟他们中间对我们有恩惠的只是极少数的一些人,大部分人都是反对本王而和董氏一脉一起支井皇子协的。”

154、讨虏校尉

听了刘辩的话,车骑将军何苗和舞阳君对望了一眼,随后舞阳君对刘辩说道:“辩儿确实长大了,能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了,不过我想这也是有些人在你的耳边跟你说的吧。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得朝廷的大事,但是却知道一点,十常侍如今正得你父皇的宠爱,是圣上身体的大红人,也是禁宫之中的主管官员,若是与他们交恶,恐怕对辩儿你以后执掌大位极为不利。不管你是否喜欢他们,也不管此时他们是否支持皇子刘协,都要与他们搞好关系,免得他们时常在圣上面前说你的坏话,影响了圣上对殿下你的好感。”

“多谢外婆和二舅舅的劝告,辩知道了。想必此时大将军已经谈完公事了,我去见一见大舅舅,然后还要去宫中陪母后吃饭,就先失陪了,以后有时间再来看外婆吧。”

离开了舞阳君的小院后,刘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呆在这个院子里面实在是太恶心了,而且舞阳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为人,刘辩极为不齿,历史上如果不是他们多次拖了大将军何进的后腿,也许大将军何进已经提前诛杀了十常侍而不会反遭对方的毒手了。

不过,刘辩又在想,要是历史上的大将军何进并没有死于十常侍之手,那么董卓还有没有机会乱政大汉呢?也许就不会了,也许何进不死的话,大汉就不会陷入混乱的局面了。

但是,如果何进不死,他会不会架空天子的权力,成为另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呢?这一点刘辩猜测不到,但是他觉得如果大将军何进不死的话,自己的皇位是肯定能够保住的,而洛阳的百姓应该不会像历史上那般遭到董卓的残杀的。

这让刘辩非常纠结,到底是保住大将军一命呢,还是一切都顺其自然呢?直到他来到了大将军何进的书房外面时,还没有下定决心。

“参见太子殿下。”

何进的书房里面还有一些属僚,见到了太子刘辩到来,纷纷放下了手中的事情,连忙过来向他恭敬地见礼,而何进也从书桌后面抬起头来,放下了手中的一卷公文,笑着走了过来:

“太子殿下昨天刚刚回来,怎么不在东宫多休息休息呢?”

“昨天有劳舅舅到城外来接辩,今天辩是专门前来向舅舅道谢的。”刘辩先挥了挥手,让那些大将军的属僚各自起身,这才走向了大将军说道。

“一家人,谢什么呢。太子这边请坐,给太子上好茶来。”

何进引太子刘辩到了旁边的会客厅里面,一边请刘辩在自己对面坐了下来,二人之间隔着一张紫檀木几案,一边对侍候的臣僚吩咐道。

“舅舅每天公务繁忙,却还抽时间到城外来接辩,自然是应该来感谢舅舅的。而且经过这一次带兵之后,辩发现对于带兵打仗的知识非常缺乏,所以才希望能够多来向舅舅学习学习。”

“呵呵,你也知道舅舅认不得几个大字,只不过是有过数年的带兵经验,经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如果太子愿意学习的话,舅舅自然教你。不过,太子殿下为何不多学习一些管理国家的知识,却想要学习带兵打仗的知识呢?”

“如今父皇春秋鼎盛,管理国家的事务有他负责,我跟在旁边也能够学到一些的,但是如今天下不太平,四处烽烟,黄巾不息,辩才感到领兵打仗的本事也非常重要,多学一些知识总是在将来会有用的吧。”

“其实你父皇可不光是会管理国家,在领兵方面也懂得一些的,再过几天就有一个学习机会,圣上要在平乐观讲武清逸尔雅,召集了周围司隶部各郡县的郡兵到洛阳城外十余里的平乐观,与禁军、羽林军一起接受他的检阅,到时候你可以跟着去学习学习。”

“还有此事,不是舅舅说起,辩还不知道呢。”

“估计是因为你刚刚回京,圣上想你多休息休息,也许过几天就会告诉你的。此次圣上讲武,共召集了数万军队,声势浩大,可以一振我大汉军威。”

“哦,舅舅觉得父皇的这一次讲武,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刘辩想了想问。

“自然是要震慑那些各地的叛军,令他们畏惧我们大汉的军威,然后不战而散,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了。不过具体说起来,乃是因为青徐二州黄巾再起,据说参与叛乱的人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实为朝廷大患呀。”

“唉,若是本王再年长几岁,定要亲自领军平定天下,为父皇分忧。只是动乱发生在远方的青徐二州、渔阳地区、长沙地区、黑山地区、白波谷以及汉中一带,他们距离洛阳如此偏远,难道也能够知道父皇在洛阳讲武的声势浩大军威鼎盛吗?我看不见得吧。”

“太子可不能乱说,圣上决定的事情,自然都是有他的道理的,你如今年纪尚幼,一切都得听从圣上的安排,不可妄加猜测圣上的用意呀。”

“舅舅不必动怒,辩也不过随口说说罢了。”

“嗯,太子说给本将军听了倒是不打紧,但是在圣上面前切记不能说这些话,以免引起圣上的不快了。”

离开大将军府的时候,刘辩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何进此人果然是胆小无能之辈,而且自己没有主见,经常被属僚的一些意见弄得不知所措,看来他也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的靠山,还是得想办法慢慢拉拢他手下的羽林军才是。

刚刚从大将军府前离开之时,刘辩看到一名三十开外的中年军官走进了大将军府中,其人面相清瘦,但是目光炯炯有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颇为不凡,心中诧异此人以前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何许人也。

而刘辩离开之后,他所看到的那名中年军官在何府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何进的书房之外:“大将军,讨虏校尉盖勋盖将军求见。”

“哎哟,原来是盖将军回来了,快快请进吧。”

何进的声音传了出来,那中年军官也就是讨虏校尉盖勋,听到了何进的声音后昂然走了进去,看到大将军何进高高地端坐在书桌上方望向他,连忙上前几步拱手为礼:

“末将盖勋,参见大将军。”

“盖将军是响应圣上讲武的号召回到洛阳的吧,不知是何时到的呢?”大将军坐在书桌后面没有动一下,而是傲然地问道。

155、想法

“末将刚刚到京不到一个时辰,回了一趟家里,随后就来向大将军汇报工作来了。”盖勋丝毫不以为意,恭敬地答道。

“盖将军远来辛苦了,看座。”

当下才有下人搬来一把藤椅让盖勋坐了下来,然后给他沏上了热茶,盖勋喝了一口热茶,才看向了大将军何进:“大将军,末将前来,还有一事相问。”

“哦,将军有何不解之处呀?”

“不知道圣上为何要在平乐观讲武呢?如此劳动各地军队,难道圣上是想要御驾亲征,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各处讨伐那些叛贼不成?还是如同坊间传闻说的,观星台通过观察星象发现南北二宫之间会有血光之灾,所以才召集各地兵马筑坛于平乐观,为的是镇压灾星?”

“盖将军此言差矣,圣上要总理国事,如何能够御驾亲征呀?至于什么镇压灾星之说,不过是无稽之谈,相信不得。再说了,现在天下虽然各处皆有一些叛贼,但是相信各地的郡兵完全能够剿灭他们的。圣上此次讲武,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到我们大汉的军威雄壮,激发大汉军士的豪情,对于各地开展的剿贼活动,也是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圣上在洛阳炫耀武力,而叛军却在各地偏远之处,他们如何感受得到洛阳城外的大汉军威呢?这样做有些不合时宜,因为从各地抽调了如此多的军队后,会令各地的剿贼力量大大削弱的。”

“呵呵,你也是这样看的吗?倒是与太子殿下的看法有些类似,不过本将军劝盖将军还是不要多言的好,圣上英明睿智,他这样安排这样做必定会有他的一翻深意的,我们当臣子的听从圣上的旨意就是了。何况,此次讲武不过三天时间,不会耽误各地的剿贼行动的,反而还会让各地的郡兵看到我大汉的军容军威,回去之后能够更加有信心参与剿贼了。”

“原来太子殿下也跟末将的观点差不多,看来并不只是末将一人这样想呀。多谢大将军的提醒,末将也该回去准备准备几天后的讲武一事了。”

盖勋喝干了热茶,站起来对着大将军何进拱了拱手,告辞而去,留下了大将军在书房里面沉思着他和太子之前的话,不过却并没有想出什么头绪来。

下午的时候,刘辩进宫去御书房见圣上,听到他说起了数日之后平乐观讲武之事:“辩儿,此次讲武,朕是希望能够激发我大汉军士的士气,能够尽快地将各地的叛乱平定下来,免得拖下去祸乱会越来越严重,影响各地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以太子你要陪朕一起去检阅大汉的军队,好好地看看我大汉的军威,有了他们在,我们大汉的天下就是稳固的。”

刘辩听了,想要说几句,但是却又没有说出来,而是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心中暗叹了一声,大汉已经显现乱象了,但是灵帝竟然还在自以为是的做着春秋大梦,这让他如何能够说得出口呢。

“圣上,酒宴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御花园中,今天风和日丽,梅花开放,清香扑鼻,正是一边饮酒一边赏花的好时候。”

就在此时,尚方临渠穆在御书房门外恭敬地说道,而灵帝听了大为高兴:“好,朕这就去。

太子,你随朕一起去御花园宴饮赏花不?”

“父皇,儿臣还不擅饮酒,就不去破坏父皇的兴致了,还是在这里看一会儿书吧。上次看一本儒家经典正看到了紧要处,回去让人寻找却没有找到,今天正好父皇不忙,我可以安心在此看一会儿了。”

“嗯,那也好,太子如此好学,是我大汉未来之福呀。”灵帝心情非常不错,高兴地夸奖了刘辩几句。

“儿臣这是在向父皇学习,以后不能丢了父皇的面子,也不能失了大汉太子的面子,所以要趁着年幼的时候清逸尔雅多学习一些才是。”

刘辩恭敬地回答,看着灵帝离开御书房的背影,没有多说什么。他转身来到了书架之前,发现这里的书籍大多数都是竹简和木简古书,只有一部分是纸质书籍。

刘辩突然心中一动,自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蔡侯纸就成为了贵族之间才能够使用的高级奢侈品了,可谓是一纸千金。

就连皇家的藏书之中,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用蔡侯纸抄录下来的,可见其成本之高。而蔡侯纸的成本如此高,当然是因为蔡伦发明的造纸术造价昂贵的原因。

“要是我也能够改进一下造纸术,让纸张能够成为人们可以普遍使用的物品,那对于保存古代的文化典籍会起到何等的作用呀?也许这样一来更能够让天下的儒家士子彻底支持我了。当然还能够通过生产纸张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更有利于实现自己一直所设想的利用信息传播来主导民间舆论的想法。”

想到这里,刘辩大为兴奋,他现在并不需要去发明全新的造纸术,只是对蔡氏的造纸术进行一些改进,让纸的生产成本降低,能够成为天下人普通用得起的物品,那么对于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播,好处是难以想像的。

不仅如此,刘辩还准备将雕板印刷术也利用起来,到时候就可以印刷许多儒家文化经典,让天下的普通百姓都能够有机会学习儒家经典,对于巩固大汉的统治地位,其作用必定是巨大的。

至于活字印刷术,刘辩顿时还不想运用在这个时代,因为他觉得,改进了造纸术后,加上印刷术的出现,必定会让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大大加快的,对以后的历史也许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是,刘辩并不会因此就不去改变当时的社会了,因为既然他穿越到了此时,而且还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历史就已经改变了,以后的历史应该会与他以前学过的历史不一样了。

当然,刘辩也知道,即使要改变社会改变历史也要慢慢地来,不可能一下子就将社会发展到更高的高度,毕竟那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的。

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后,刘辩开始思考起了后代的造纸术发展演变过程,西汉以前出现的纸基本上都是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数量少,成本高,没能普及。

东汉元兴元年“g)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来制造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只不过,蔡侯纸的普遍使用也是相对于贵族人家而言,普通老百姓和民间基本上还是极少使用得上这种纸的,与后世社会上普遍通用纸质书籍的情况根本无法相比。

可是,从东汉以后,蔡侯纸也经过了无数代人的改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纸张类型非常多,到底选择哪一种纸张类型作为自己要改进生产的纸张呢?

除了汉代比较常见的麻纸、措皮纸之外,后来还陆续出现了桑皮纸、藤纸,以及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纸张所用的源料不同,生产出来的纸张也就各不相同。

到了明清以来,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出现了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蚜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

156、灵帝讲武

刘辩将后世出现的各种纸张类型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洛阳周边京哉之地的具体情况,决定以生产竹纸为主,来代替蔡侯纸,至于那些名贵的纸张,目前来说生产技术可能还无法达到,而且也没有实际作用,等到以后刘辩真正成为了大汉天子,而且玉定了天下之后,倒是可以让人生产出来当成奢侈品还行。

现在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还是生产竹纸比较好,因为,京哉周围的司隶部、右扶风、左冯翊等数个郡国之中,都出产大量的竹,所以生产的原料非常容易寻找,特别是刘辩成为太子前被封为弘农王,他的封地弘农郡中,山地众多,老百姓种植了满山遍野的翠竹。

尽管现在刘辩成为了太子,但是弘农郡仍然还是他的封地,也就是说是他的私人所有的领地,郡中那数量众多的竹子正好成为生产竹纸的原料。

定下了自己要改进的纸张类型后,刘辩开始比较起了蔡候纸与竹纸的生产工艺的差别。蔡侯纸的生产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y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y,然后用捞纸器(蔑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bo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不得不说,蔡伦改进之后的造纸方法,对于后世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几个基本的步骤,即使到了后世的现当代时期,也仍然是造纸工艺中的核心步骤。

至于竹纸的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煮稗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大锅中的碎料可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bo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刘辩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将这些信息过滤了一遍,确定了自己确实能够记得竹纸的生产工艺,但是至于能不能够具体的成功生产出竹纸来,还必须要经过一些试验才行,但是他确信以此时的生产技术,应该是能够做到生产出竹纸来的,所以精神振奋了起来。

至于雕板印刷的技术,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还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其实知道了具体的方法则根本不难。其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y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

这正如许多事情一样,当你想不到的时候,会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旦得到了提示,你会恍然大悟,觉得事情原来如此简单了。

刘辩在御书房之中,虽然手里拿着一本书,但是却并没有看进去上面的内容,而是沉思着自己的设想,穿越到了汉末后,他还没有利用多少自己后世掌握的海量知识,而现在正是他要开始展现部分知识的时候了。

同时,刘清逸尔雅辩还准备,以后不是必要和战争需要,要尽量地少兑换粮食出来,免得时间长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助长了一些普通百姓的懒隋思想。

所以,他准备在自己的弘农郡里面推行优质作物种植技术,以后会多兑换一些粮食作物种子出来,教会老百姓种植技术,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粮食财富。

当然,这些都只是刘辩一时的设想,要真正完成这些设想可不是一二天就能够做到的事情,所以他只是在御书房里这个清静的地方让自己呆了半天,将以后的一些事情想得更为透彻之后,才回到了东宫去。

十一月十三日,朔风凛冽,但是天气却放晴了,不像前几天那样y沉沉的了。

洛阳城外,大队羽林军和禁军将士护卫着灵帝的龙辇朝着十余里外的平乐观而去,旌旗飞扬,猎猎作响,人如流水马如龙,一路向着平乐观飞驰而去。

平乐观位于洛阳城东十数里外的半山腰间,此时这里已经驻扎了一支支来自周边各地的朝廷大军,都是奉灵帝的召令前来参加演武大会的。

太子刘辩此时正陪在灵帝的身边,灵帝的龙辇非常宽大,用八匹骏马驾着飞驰,显得如同平地一般稳定,就是陈列在灵帝面前几案上面的酒水也不曾从酒爵中洒出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灵帝不知道是有感而发,还是因为周围羽林军和禁军带来的气势所激,顿时将大汉开国高祖的名句吟咏了出来,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端起酒爵来仰头而尽。

“父皇真是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