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99部分阅读(1/1)

进后获得的优良战马乌孙马。

大禄很清楚,匈奴人,卖什么,也不大可能把战马卖给汉朝人。

特别是这种优良战马,想都别想

但是,乌孙怕个屁啊

乌孙跟汉朝隔着一个匈奴,汉朝再怎么厉害,也威胁不到乌孙

而且,对乌孙人来说,汉匈开战,是最美妙的事情

所以,把战马卖给汉人,大禄毫无压力,甚至,颇为得意。

至于匈奴人会不会准许他这么干

大禄嘴角露出一个笑容。

不卖马,伊稚斜凭什么去挑战军臣

靠嘴巴吗

恐怕,即使他不这么干,伊稚斜也会逼着他干

“乱吧,乱吧”大禄心里冷笑着:“都乱起来吧不乱起来,我将来当了大昆莫,怎么带领乌孙,掀翻匈奴,成为这世界的霸主和主宰”

大禄心里想着匈奴庞大的地盘,回忆着汉朝繁华的长安城。

“都是我的,全部都是我的”

“我要做世界之王”

大禄想起了他在大宛国听到过的一个传说。

传说,很多年前,大宛人的祖先在一个君王的统帅下,跨越大海,越过沙漠,征服无数的国度,建立了一个世界帝国,让十几万里的世界,全部臣服在那位君主的马鞭下。

“有朝一日,我未必不能做到那样的事情”

大禄此刻如同一条毒蛇一样,尖叫了起来。

这时候,下人来禀报说,匈奴休屠王与昆邪王以及左谷蠡王,联袂来参加他的这个宴会,请他马上出去迎接。

大禄连忙抛开心里的那些想法,露出一个谦卑至极的笑容,连忙出去迎接。你正在阅读,如有

第三百七十五节 八方英才汇长安1〕

朱买臣与公孙弘正欲去找间酒肆,对饮长谈。

这时候,几个穿着粗麻衣的汉子,迎面朝他们走来。

一边走,这些汉子一边嚷嚷道:“募工了,募工了一天十五钱工钱,还包吃包住,有愿意去的吗”

“十五钱”朱买臣一听,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长安,他也是初来乍到。

不太清楚,住在这样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一天生活开销需要多少

他摸了摸怀里,已经所剩无多的几个铜钱,就对公孙弘拱手道:“公孙先生,请捎等片刻,待我去问问,他们招的是什么工人”

一天十五钱,还包吃包住的工作,对朱买臣来说,是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他已经吃够了穷苦的亏了。

因为穷,妻子都与他和离了。

因为穷,在家乡没有人看得起他

因为穷所有人都嘲笑他,将他当猴看

这番来长安,他也是机缘巧合,正好,遇上了朝廷大军开进会稽,他听到乡邻议论,军中好几位大人物,都是通过去年的考举,显贵起来的。

在打听了考举到底是什么后,朱买臣立刻就变卖了他家里所有的东西,连自己本来住的茅草屋都作价一百钱转让给了邻居,怀揣着几百钱和背上的竹简,就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来长安的路途。

一路上,朱买臣风餐露宿,为了省钱,他什么活都干过。

甚至。为了能坐上渡江的船,他给船家擦了足足三天甲板,靠着一身力气,免掉了船费

对朱买臣来说,找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在这长安城里撑到考举开始的那一天,就是他现在全部的心愿了。

公孙弘闻言,微微一笑,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要疏远朱买臣的想法。

他甚至在心中想道:“若无恩师,恐怕我也要与朱买臣一般,到了长安。要为生存而发愁了”

不久,朱买臣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对公孙弘叹道:“哎,他们招的是懂木活的工人,据说是天子要铺设一条从长安到萧关的轨道。用以输送军粮到萧关”

公孙弘却是奇道:“历来官府营造渠道,修葺道路,不都是征发徭役壮丁吗怎的会是这些人招工”

旁边一个长安路人,恰好听到了公孙弘的话,或许是为了炫耀,也或许是为了自己的那点身为长安人的骄傲,他拱手道:“二位先生外乡人吧也没怎么看露布吧”

公孙弘闻言,连忙拱手拜道:“正是。我等刚到长安,还请赐教”

比起朱买臣,公孙弘更聪明。也更敏感。

他很清楚,这次考举,他录取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是一定会被录取

即使是只看在他老师胡毋生的推荐信的面子上,朝廷也会给一个名额

更何况。他自认为,不比任何人差

这样一来。如今长安政局的变化,就是他需要去掌握和了解的东西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今上的喜好与偏颇。决定了他将来能走多远。

那人骄傲的昂着头道:“二位先生有所不知,当今天子纯孝仁厚,不忍百姓受徭役之苦,月前制诏内史,在关中实行改徭归税,从今往后,关中大地,所有徭役统统折算为一算口赋,所有关中百姓,无需再服徭役,受远途之苦,营造修葺之事,俱由官府雇人或者以刑徒行之”

公孙弘与朱买臣面面相觑。

尤其是朱买臣,心里震怖不已。

将徭役折钱,这是从前吴王刘濞推行的政策。

只不过,刘濞是干脆,自己出钱,雇佣流民服役。

而今上实行的是,将徭役折钱,然后雇人去服役。

这其中的差别,朱买臣一时半会也弄不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步妙棋,能将百姓从徭役中解放出来,去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

当年刘濞就是靠着这个政策,将本来是沼泽和山陵的吴地,变成了如今的鱼米之乡

只是可惜,即使有改徭归税,恐怕,这个政策也只会局限在关中,最多推行到河东和河南。

因为,国家的国库肯定负担不起全国范围的改徭归税

但公孙弘的心思,比朱买臣无疑要更多一些,他立刻就好奇的问道:“既是官府出资雇人,怎是这些人在募工”

这正是这个事情奇怪的地方

公孙弘自己曾经就当过薛县的吏员,知道,官府是个怎么运作方式

官府要募工,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下嚷嚷,他们会派官员,挨家挨户的去通知

那人却是眉头一跳,像看乡巴佬一样看着公孙弘与朱买臣,解释道:“那些人啊,是关中大户商贾的手下”

“这据说是圣天子的意思,将营造工程分段发包给关中豪强大户,由这些大户负责组织人手施工,官府呢,只管督造和验收”

“这大户居然会愿意”公孙弘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嗤笑了一声,他自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了

那人笑道:“赚钱的买卖,谁不愿意就拿现在已经在临晋开工的那个什么龙首渠来说吧,有钱的人家,雇上几十百来个工匠,分包下一个路段,最多半年,就能完工,支付完人工和其他开支后,少说也能赚了十几万钱前不久,长安的李氏,刚从内史衙门那里拿到了支付的分包款,足足五十万钱可李氏包下的那个路段,总共就修了一个多月,工钱最多花了二十万,纯赚三十万,谁不愿意干啊”

那人叹了口气,道:“错非某家没有余钱。不然,肯定也要去内史分包下一个路段,哪怕小一点”

说着他就摇着头拱手告辞。

却让公孙弘与朱买臣面面相觑。

这今上的思路,真是有些怪啊

该怎么投其所好呢

一时间,公孙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或许。去问问颜异颜师兄,能有答案”公孙弘心里想着。

如今的颜异,在儒家的体系中,可谓是众星捧月,众望所归

谁叫颜异是汉室至今五十几年,第一位出身正统儒家。且为天子所重所爱的臣子呢

儒家对颜异,期望值非常高

便是公孙弘,其实也是被胡毋生授意,来长安辅佐颜异,打破黄老派和法家对儒门压制的人才。

仅以公孙弘所知。这一次,从天南,到地北。

遍及天下的儒家各大派系,这次都放下了芥蒂,派出了弟子前来长安,借着考举的机会,共同来辅佐颜异,更上一层楼。击败汲黯与张汤,成为天子最信重的大臣

儒门这次,真真可谓是万众一心。要做一番大事业了

正这样想着,忽然,朱买臣拉了拉公孙弘的衣襟,兴奋的指着一个方向,对他道:“公孙先生,看那里”

公孙弘抬起头。顺着朱买臣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几个大汉推着一辆小推车,沿着街道走来。一边走,一边叫卖道:“去年考举所有考题合集售卖拉。一策只需二十钱,更有去岁考举三甲士子答题卷,一本只卖五十钱了”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公孙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但,下一刻,他与朱买臣立刻就冲上前去。

然后两人各自买了一套去年考举的考题合集。

对他们这样的考举士子来说,再没有比去年考题,更有吸引力的商品了

未央宫,宣室殿,内室。

刘彻这时,正在看着少府献上来的,长安萧关轨道沙盘模型。

做沙盘这种事情,其实,不需要穿越者来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发明创造。

秦始皇就干过用水银灌注其地下陵寝,将其统治下的山河江川一一模拟的事情。

至于将沙盘用于军事上,可能目前还没有人创造。

但是,刘彻知道,一百多年后的历史上,刘秀就用米粒来演示山川湖泊以及敌军动向,并且进行了可能是全球历史上的第一次兵棋推演。

结果是虏尽在吾目中矣

所以,刘彻只是提点了少府的官员一句,眼前这个巨大的轨道模型,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刘彻凝视着这个沙盘,吩咐旁边的少府官员道:“回去后,再做个边郡长城的沙盘,送来给朕看”

对刘彻来说,沙盘,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推演战争进程,培养身边的人的战争艺术。

而且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玩意。

在冷兵器时代,真要培养出真正的帅才,还是需要近距离的去参与实战。

所以,刘彻打算,过一两年,把义纵丢到雁门或者云中这些与匈奴战斗的第一线去。

现在嘛

刘彻踱了两步,然后问道:“李广将军,现在可在待诏”

一个月前,他就把李广那个倒霉蛋从梁国调回了长安。

然后,就一直晾着他。

然而,现在,却不能再晾着他了。

长乐宫卫尉南皮候窦彭祖,前不久已经卸任了,他的位置由他的族兄未央宫卫尉窦信接任。

至于窦彭祖自己,则即将出任太常,位列九卿。

这也算是刘彻给窦氏的福利了。

现在,未央宫卫尉就空出来了。

刘彻不是没想过,提拔一个自己人来出任未央宫卫尉。

只是,为了避免刺激太皇太后,刘彻最终还是决定,让李广来做这个未央宫卫尉。

“回禀陛下,李将军,一直在公车署待诏”王道答道。

“宣他来见朕吧”刘彻吩咐了一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节 朝觐的人们

半个时辰之后,刘彻就在宣室殿的大殿之上,接受了李广的觐见。

刘彻记得上次见李广时,当时,李广还是一个千石级别的骁骑都尉。

如今,借着刘濞起兵的东风,李广已经是两千石的将军了。

只是,他那个将军官职是梁王刘武所封

想到这个,即使是刘彻,也不由得在心里抽搐了一下。

前世,李广随周亚夫击刘濞,斩将夺旗,论功封一个列侯,是绰绰有余的。

但,他偏偏接了刘武的将军印,所以,到手的列侯没有了,还被斥责冷落了一阵。

其后,由周亚夫以及窦婴推荐,才出任上谷太守。

在上谷太守任上,李广踏上了名将之路。

史书记载,李广为上谷太守,与匈奴日以合战。

吓得典属国公孙昆邪泣血上书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李广被调任为上郡太守。

正是在上郡太守任上,李广成为了天下公认的名将。

无论是当着匈奴大军的面,一箭射杀匈奴神射手,还是李广射虎的故事,都成为了史书上永恒的经典刹那。

后人就曾赋诗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时,刘彻看着李广就匍匐在自己脚下,毕恭毕敬,心里面别提有多爽了

这就跟后世都市重生小说中的主人公,把马云和麻花藤给变成自己的员工一样。

这是穿越者和重生者才会品尝到的东西。

只是,爽归爽,终究活了三辈子了。刘彻早就不是那个藏不住事情的人。

他微微一笑,道:“将军,快快平身,王道,给李将军赐座”

李广起身后。微微欠身,道:“臣谢陛下厚爱”

刘彻这才发觉,李广的双臂,远比常人更长,也更粗壮,难怪后世人。将他误会成了一位善于使用弓弩兵的将军

待得李广坐下来,刘彻就问道:“朕听说将军担任骑郎将时,以练兵闻名海内,未知将军可有何练兵诀窍,请与朕分说”

从前。刘彻从未有过正面向李广这样级别的,还是站在时代发展潮流最前沿的将军请教战术的机会。

此时,见了李广,自然难免好奇。

李广闻言,面带得意之色的将他在陇右练兵时的要点,与刘彻一一解释,还形象的向刘彻解释了他练兵时的几个诀窍。

末了,他拜道:“是以。臣以为,将兵之道,在于仁。施惠于兵,而兵将自然用命”

对李广来说,这是他极为难得的一个向天子推销他自己的机会,他自然知道要抓住了。

因此,即使他是个沉默寡言,不喜多说话的人。这时候,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

刘彻听了以后。心中却是有些失望。

不是李广的练兵方法不对头。

实际上,在训练骑兵上。李广颇有一套。

只是,李广的练兵之法,太过松散了,而且一味的宽松,简单的来说,就是太过散漫了,军队的纪律,几乎形同空设

作为穿越者,刘彻深知军纪的重要性。

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是不可能获得什么胜利的。

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与李广齐名的另一位大将程不识了。

程不识治军方法,与李广几乎背道而驰。

程不识治军,首重纪律,在他的麾下,部曲层层分级,职责明确,行军时,上下左右,相互接替掩护,前军后军,紧密相连,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一般,每一个零件,都必须遵守规则制度。

而李广的军队,则像一群出门打架的古惑仔。

军中,讲义气甚于讲纪律,常常喜欢单打独斗,遇敌,也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蜂拥而上,乱拳打死老师傅。

所以,历史上,李广三番五次的全军覆灭甚至被俘,不是没有原因的。

“或许,朕该见见程不识”刘彻心中想道。

只是,此时,程不识还没出仕,刘彻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这位大将之才。

“或许,此次考举,能将程不识引出来”对刘彻来说,他更欣赏像程不识那样的将军。

而他所要打造的军队,也更适合程不识这样的人发挥。

至于李广

刘彻想了想,或许,未来的西汉黄埔军校山长,比较适合他。

桃李满天下,比起冲锋陷阵,损兵折将,最后落得一个悲愤而死的下场,无疑要好太多了

而且,刘彻感觉,李广的定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军官培养者,而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心中虽然这样想着,但刘彻表面上,还是露出一个赞赏的笑容,道:“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陛下缪赞了”李广连忙躬身道。

他其实已经知道,这次陛见是他出任未央宫卫尉的一次考核。因此,心中也是蛮紧张的。

毕竟,前不久他刚刚捅了一个篓子,几乎搞的长安朝野一片哗然,至今依然有人借此弹劾他。

“朕已经跟太皇太后商量过了,打算让卿出任未央宫卫尉一职,卿,可愿意”刘彻问道,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了,太皇太后都已经用印了,所以,今天实际上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两天以后,刘彻下诏,诏梁王刘武,入长安陛见。

刘彻在下达这道诏命的时候,心里其实很是纠结。

假如有可能,他根本不想把刘武这个叔叔诏到长安来。

皇帝老爹驾崩后,刘彻就怂恿晁错上书,说是吴贼虽定,但地方未靖。还需要梁王坐镇睢阳,震慑宵小。

好说歹说,用这个理由,把刘武按在睢阳,使之不可能到长安来干扰政权的顺利交接。

但拖了这么两三个月后。却再也拖不下去了。

东宫的太皇太后,想念幼子之心,如同这盛夏疯涨的野草一般。

这一次,她老人家甚至使出了绝招绝食

老太太这一绝食,刘彻首先就撑不住了,也不敢撑了汉室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就是最大的罪过。

况且,真惹毛了一个思念儿子的太皇太后,刘彻也担不起那后果。

目前,虽然太皇太后想学吕后,临朝称制还不太可能。

但。教训一下不孝顺的皇帝孙儿,把不孝子罚去高庙面壁思过,却是简单轻松加愉快。

当然,政治就是交易。

既然刘彻这个孝顺的皇帝遂了东宫要见心肝宝贝小棉袄梁王的心愿。

那么,太皇太后也终于点头同意了,刘彻一直想办的一件事情。

次日,刘彻就制诏,改封河间王刘阏为江都王。改广陵郡为江都国,顺手,将广陵旁边的几个靠近长江与通向大海的几个县划归到江都国的范围里。

然后。一脚把主父偃和周仁给踢到江都国,主父偃为江都国内史丞,周仁为郎中令,负责为刘彻的大航海战略打基础,做开路先锋。

同时,为了表达重视。同时也表达刘彻这个皇帝兄长对弟弟的拳拳关爱之心。

刘彻任命冯唐为江都国丞相,张释之为江都国御史大夫。由这两位名满天下的重臣,去负责辅佐刘阏。

这同时也意味着。刘彻暂时放弃了他的中顾委计划。

刘阏得了好处,作为大哥的刘荣,自然不可能空着手。

随即,常山王刘荣迁为淮南王,中山王刘非吞并常山国,将中山常山合二为一,依旧叫中山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彻不仅仅在梁王入京之事,对东宫进行了妥协,更把其他诸侯王的改封权力交了出来。

像赵国楚国以及会稽豫章两郡的未来前途地位,全部交给东宫决定。

经过此事,刘彻,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东宫太皇太后,就像一柄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纵使,其实东宫的老太太,并不怎么干政,也很少阻碍刘彻施政,更没有跟慈禧什么的一样,想把刘彻变成傀儡。

但,作为皇帝,刘彻还是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此时,刘彻总算明白了,历史上小猪为何要杀母存子了。

梁王刘武,此时却是志得意满,得意洋洋。

这位大汉皇叔,此时此刻,达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巅峰。

吴楚围攻梁国时的狼狈与惶惑,此时,在他身上,一点都看不见了。

现在的刘武,身负海内之望。

全天下都说,这位大王,是难得的贤王。

士林舆论,对他更是青睐有加。

许多知名文学之士,纷纷慕名而投。

像今年因为在吴国公开上书反对吴王刘濞起兵的枚乘邹阳等大家,更是亲身来到睢阳,在他的王宫里当起了客卿。

这就更助长了刘武的得意。

在一片阿谀奉承之中,刘武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现在先帝已经驾崩,除了东宫太皇太后外,刘武觉得,没有人可以再骑在脖子上了。

他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心里会冒出些疯狂的念头来。

“长安天子年少,值此主少国疑之际,寡人亲入长安,以皇叔行摄政事,待皇帝成年大婚亲政后,再归还大权”这种想法一旦在他心里扎根,就如同荒野中肆意生长的藤蔓一样,迅速的占据他的全部心思。

他的大臣里,阿谀奉承之辈,如羊胜,看出了他的想法,于是,常常故意在他面前进言:“大王力拒吴贼,保得社稷平安,大功也且先帝曾言:千秋万岁后,传位梁王,大王入长安,可仿周公伊尹故事。辅佐天子”

这些话,真是挠到了刘武的痒处,让他难以自抑

刘武越来越觉得,区区一个梁国,真是委屈他这样的大才了。

他应该如周公伊尹一样

只是。长安一直借口各种理由,将他强行留在了睢阳。

他一时半会,真没什么法子。

私自入京,那可是大罪

刘武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些飘飘然,但,却也没胆子触犯这条祖宗家法。

终于。在他脖子都快等断了的时候,长安传来旨意:诏梁王入京觐见。

刘武在接诏后,立刻就迫不及待的带着三千卫队以及麾下文武大臣,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后世的汉江平原上,一场会盟。正在举行。

作为东道主,真番王穿着一套崭新的黑色王袍,腰上别着一柄宝剑,就连胡须都特意修葺成长安最流行的样式。

他用力抓住自己腰间的佩饰,有意无意的,在另外几位国王面前显摆着,让这些国王看的妒火中烧,怒目圆瞪。

在这片后世的棒子的土地上。如今,居住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民族。

建立的王国。多达十几个。

本来,这片土地的老大是萁子朝鲜,殷商遗民,统治了这块蛮荒之地数百年。

战国末年,燕国为求了扩张土地,以求自保。向萁子朝鲜的统治区域发起征服。

在中原屡战屡败的燕国大军,到了朝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的萁子朝鲜步步后退。放弃了大片的土地。

于是,萁子朝鲜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崩溃。

无数的少数民族的酋长们纷纷称王。

但名义上,还是奉萁子朝鲜为宗主。

只是好景不长,又过了几十年,中国大乱,在中国内战失败的卢绾一部,在卫满的统帅下,对萁子朝鲜发动战争,灭亡了这个存在几百年的政权。

其遗民逃散到更南方的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叫马韩的国家。

自然的,马韩的统治者们,对卫满朝鲜政权恨之入骨。

而作为以前的旧主,马韩国王对其他王国的影响很大。

与后世高丽棒子动辄就要宣布某某韩国人不同,马韩人,特别喜欢标榜自己是中国人。

当年,秦末战乱,许多原本生活在燕国的人,为了逃避战乱,逃亡到了这个地方。

这些人衣食无着,奄奄一息。

正是当时还统治着这个地区的萁子朝鲜伸出援手。

在真番国以南的地区,腾出了一块地方,专门供给中国难民。

还动员当地部落,帮忙开垦荒地,建造房屋,提供粮食以及供暖的柴火。

虽然说最初目的可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中国人口以及他们掌握的先进耕作技术。

但,萁子朝鲜灭亡后,其遗民,就不得不靠这些中国难民与当地土著部落的支持来对抗死敌卫满朝鲜政权。

于是,来自中国的难民们开始在马韩政权内拥有了发言权。

这些人,虽然身在夷狄之地,但华夷大防教育了那么多年,骨子里,自然有着根深蒂固的落叶归根思想。

就是这些家伙,成天在马韩宣扬内附汉朝。

也是这些家伙的努力,造就了如今,整个卫满朝鲜以东的大部分部落政权,都对汉朝天子有着一种孺慕之情。

恨不得马上投进汉朝天子温暖的怀抱,成为一个光荣的汉人,做一个礼仪之大故称华,服章之美是为夏的中国子民。

真番王,就属于被这些家伙洗脑后的例子。

马韩王就更不用说了。

五十多年来,马韩真番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十几个部落,只要兜里有钱,就迫不及待的去朝贡长安,以得到长安天子册封为荣。

此番会盟的原因是,真番王在长安找到了一条发财门路,林子里,像野菜一样不值钱的人参,居然成了中国的抢手货。

大半年下来,真番国,就赚得盘满钵满。

自然的,其他部落和国家,也就纷纷舔着脸找上门来,要有财大家一起发。

顺便。约个时间,大家一起去长安朝觐。

“啊呀呀,你们是不知道啊,如今的天子,俺上次去的时候。还拉着俺的手,说要请求先帝给俺赐刘姓呢”真番王趾高气昂的对着其他国王或者酋长们炫耀了起来。

国王们一听,纷纷露出一副,我读书少,你被骗我的神情。

作为附近部落国家共主的马韩王萁仇就甚至直截了当的嗤笑道:“真番王,少唬弄寡人了。中国天子安会随意赐人国姓”

真番王一听,顿时就跳脚了,质疑他别的什么,他可能都不会这么大火气,但中国如今的天子。是确确实实曾经许诺过,要赐其刘姓做为表彰的

于是,他扯着自己身上那件一直舍不得穿,今天才传出来显摆的汉朝先帝御赐王袍以及宝剑和佩饰印信,对着其他国王问道:“你们谁曾被汉朝天子如此赏赐过”

他甚至将自己挂在腰上的那颗宝贝王印拿出来,显摆道:“看看,看看汉真番王印”

“你们谁有”

一众国王酋长顿时羞愧的低下头。

自秦末以来,这片古老的蛮荒之地。渐渐的被来自燕秦的中国人开化。

中国文化的到来,加速了区域文明的发展,同时。也让这些酋长国王们,非常羡慕中国的生活。

特别是,曾经去朝觐过长安的父辈祖辈们,回来以后,都是一脸痴呆,交口称赞中国的强大和富饶。

更加加深了他们对长安天子的向心力。

毫不夸张的说。长安,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谁要当了国王。没去过一回长安,连国民都会不认可其统治的合法性。

真番与马韩为什么能这么强。能成为诸国的公认的共主

就是因为他们常常去长安朝觐

真番王骄傲的就像一只斗胜的公鸡,昂着头,看着一群被他打败的国王们。

然后,珍而重之的将那枚汉真番王印收起来,道:“等今年,俺带你们去长安,觐见天子,你们就知道,俺没骗你们了”

真番王最近找人恶补了中国历史,知道,有一个叫春秋会盟,霸主的说法。

他这次召集诸王,就是想借此机会,散财,然后当上这个霸主盟主。

其他人不知道真番王的心思,一听他的话,立刻就都笑了起来。

去长安,大家都愿意啊

既然真番王开了这个口,那开销什么的,自然也是真番王报销喽

古老的部落王国体制,多数人的心思还是单纯的。

马韩王萁仇,却不合时宜的问道:“我等同去长安,王险城怕是要找我们的麻烦了吧”

这话一出,其他本来兴致勃勃的人,顿时就垂头丧气了起来。

王险城的卫家,可是一直阻挠和恐吓这些小国与部落,不许他们朝觐长安,一心想做这东方夷狄共主

以前,大家都是悄悄的通过卫满朝鲜的地盘,可这次这么大张旗鼓,恐怕,王险城的军队,肯定会在路上拦截甚至抢劫杀人。

真番王拍着胸脯道:“大家放心,跟俺走就是了,那王险城保证不敢阻拦,否则,汉朝天兵一到,卫家立为齑粉也”

真番王说着就将去年刘彻对卫满朝鲜王子的警告,复述了一遍给大家。

大家一听,汉朝天子都警告过了,王险城还算个屁啊

真惹恼了汉朝爸爸,天兵一到,小小的卫满朝鲜,还不是马上就得灭亡了

于是,大家好纷纷准备回去收拾行李。

甚至有人在心里决定,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带上自己的儿子女儿什么的一起去。

到了汉朝,若能有机会,就让他们留在哪里。

三天后,一直史无前例的庞大东夷使团,大摇大摆的从卫满朝鲜的首都王险城下,走过。

本来不少人还担心,害怕忽然王险城里冲出一支军队,把他们给抢了,甚至劫持了。

但自始至终,王险城里往日如狼似虎的卫氏军队,一直保持着沉默,甚至连王险城的大门,也是紧闭的。

这让无数过去曾经被卫满朝鲜欺压和凌辱的部落酋长,顿时感觉念头通达。

甚至有人还故意朝城中挑衅。

结果,王险城鸦雀无声。

于是,使节团比打了一次胜仗还高兴,推着大车小车的贡品,高高兴兴的通过卫满朝鲜的领地,向着他们心目中的圣地,长安而去。

王险城中。

卫氏朝鲜君臣,脸色铁青的站在城头看着这一切。

这一代的国王卫准,此时只感觉好似有人拿着棒槌一锤锤的敲着他的脸。

而那些被使节团的下人们推着的大车小车的贡品,更是引得卫氏朝鲜的将领们,难以自以,纷纷鼓噪道:“王上,请下令吧,那么多东西,我们去抢了中国天子,未必会理会这些小国”

但卫准,不敢冒险。

卫氏朝鲜,不过是卢绾战败后,散落的旧部集合起来,征服了萁子朝鲜后建立起来的政权。

全国上下,可战之兵不过几千人而已,撑死了算上奴隶,最多凑出一两万人。

可是,汉朝之大,辽阔无边。

只要一个郡的郡兵动员起来,卫家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踌躇片刻后,卫准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对自己的长子道:“严啊,我打算派你,带人去匈奴,请奉匈奴大单于为宗主国,只要匈奴大单于愿意为我们撑腰,那,我们就不用怕长安了”

他这句话一出,顿时博得了其他贵族将领的一致好评。

跟其他散落在更东方的中国难民与移民不同。

卫氏朝鲜的主体,是由当年反叛汉朝的败军旧部以及流氓地痞组成。

他们对长安,全无认同感。

甚至觉得,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如今,他们被发左秹,扎起了辫子,穿起了耳环,早不将自己视为中国人,更不用说汉人

在这些人心中,匈奴,反而更让他们心中有好感。

毕竟,旧日的旧主卢绾,就投降了匈奴。

而且,他们也一直与匈奴有来往,对匈奴强大的实力,更是充满了自信。

在这些人看来,汉朝的皇帝既然不许他们欺凌和抢掠东边的部落与国家。

那,他们就干脆不认汉朝这个宗主好了,投奔匈奴,就比汉朝有前途多了。

只是以前的国主,出于对匈奴的警惕,害怕,自己成为傀儡,一直抗拒着这个提议。

这时,卫准受到刺激,也就顾不得什么傀儡不傀儡了。

起码,当匈奴的傀儡,还能活命,倘若汉人杀过来,他们这帮乱臣贼子,杀人犯,统统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未完待续

ps:ps:查过资料后才知道,那时候的韩国到底有多乱

所谓三韩,其实就是一个政权~~~~~~~~

嗯,话又说回来,三韩,也就是萁子朝鲜的遗民们还是很够意思的

史书记载,秦末战乱时,萁子朝鲜在朝鲜东部,专门为中国难民开辟了一个地区,作为容身之所。

这就是所谓三韩之一的辰韩地区。

另外说一句,貌似,今天是俺的阳历生日

但我一直过的阴历

第三百七十八节 喜事

几天以后,刘彻就得到通秉,梁王刘武的车驾已经过了函谷关。

刘彻闻言后,并未太过恼火。

因为,他有一件喜事

这件喜事足以让他忘掉所有忧愁

义婼怀孕了

对皇帝来说,有后,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

尤其是,前世,刘彻曾冷眼旁观过,小猪迟迟无后所面临的政治尴尬。

就连小猪的舅舅武安侯田蚡,一度都曾准备过后路

田蚡那个家伙甚至跟淮南王刘安说:方今上无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