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322部分阅读(1/1)

瞟了唐赛儿一眼,说道:“老实向姐姐交待,你偷偷跑进人家房里来做什么”

沧海横流,旭日东升。

那一轮红日突然跃出海平面,千万道红光顿时铺撒了整个海面,连那大船都沐浴在一片红光之中。

夏浔赤着双脚,稳稳地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双腿微蹲,双手于丹田前方如抱圆球,正在徐徐地吐纳。他一呼一吸之间都要相隔很久,可是却绝不会给人一种用力的感觉。

船身轻轻地颠簸着,带着淡淡海腥味的海风拂得他的衣带轻轻飘拂,他的整个人却已完全松弛下来,仿佛整个儿融进了这天地之中。

苏颖静静地站在一侧船舷边,看着她的郎君练功。

相信整个船队三万余人中,找不出几个比她对大海更熟悉的人,在这里,她如鱼得水,比任何人都更快地融合其中,可是夏浔也能如此之快地适应水上的生活,甚至没有一丝半点的不适应,这一点叫她颇为敬佩和奇怪。

她可以适应海洋的生活,可是天知道要她适应陆地的生活适应在金陵做阔奶奶的生活,她用了多么久可夏浔呢不管是陆地海洋大漠草原,似乎不管到了哪儿,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并适应那里的生活。他就像一棵野草般坚韧,任何环境,都会被他征服。

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夏浔慢慢站直了身子,他舒展了几下身子,踏着甲板,扶着船头向前望去。湛蓝的海水被船头破开,掀起的白色浪花不断地幻灭复生,几头海豚似乎觉得这是很有趣的事情,它们无畏地追逐着船头的浪花,不知疲惫地跑在大船前面。

船头上方,许多海鸟鸣叫着,盘旋着,这里距陆地并不是非常远,远远的,能够看见若隐若现的陆地,只是在这样能见度极好的早晨,看起来也像雾茫茫的不甚清楚。

苏颖轻轻走到他的身边,陪着他站定。

夏浔没有回头,却知道她就在自己身边,过了许久,夏浔才问道:“在想什么”

苏颖轻轻地道:“我喜欢这儿,每次一到这儿,就觉得身心畅快,不需要顾忌那许多自从随了你,我在国公府也住了多年了,可我还是更适应这样的日子。”

夏浔低低地笑起来:“野人之性,视豪门如籓笼其实何止是你,谢谢梓祺小荻小樱她们莫不如是,其实从骨子里来说,茗儿也是这样的性子,她也一样不喜欢那样的束缚,只是她不得不比你们背起更重的担子罢了。咱们一家人,其实全都是这样的。”

苏颖忍不住笑起来:“那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若非骨子里就与你是一样不羁的性情,又怎么能走在一起”

夏浔轻轻握起她的手:“你放心,等咱们从西洋回来,我就带你们去那个地方,在那里,咱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活着。”

“嗯”苏颖柔柔地答应,像个初谙情事的小姑娘。她对相公说的那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却没有多问,再是如何豪放不羁,她也不可能跳脱这个时代,嫁鸡随鸡,相公说去哪儿,那便去哪儿就是了。

夏浔握着她的手,面朝大海,漫声吟道: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第1005章 游必有方

庞大的远洋舰队在广州码头停靠了一下。

这里还有一支南方商队等着加入远洋的行列,他们早就集结完毕,兴高采烈地等着西洋淘金去了。

舰队的物资虽然刚从南京过来,航程不长,消耗不是很大,趁此机会也要再补充一下,海上航行,任何难以预料的现象都可能发生,只要有机会,补给必须保证充足。

同时,这里还有几条花船等着加入远洋队伍。

要加入舰队的妓女是很受船队欢迎的,“夫天生万物,唯人最贵,人之所以上,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矩阳”,数万人的庞大舰队,一走就是一两年,且大部分时间航行在海上,生活枯燥乏味,他们的生理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远洋舰队的主力是军人,个个都是血气方刚的男人,朝廷可不希望远洋舰队归来的时候,变得“基情四射”。

妓女们经过选拔,被单独安置在几条船上,由教坊司拨专人管理,她们上船时,除了携带着许多艳丽的衣裳胭脂水粉等妇人所用之物外,还携带了针线和药材,这些可都是她们一路赚钱的工具。

针线是用来给水手缝补衣裳的,这样庞大的一支舰队,男人又普遍不懂针线活儿,这一路下去,衣裳的缝补也可以让她们赚一笔不菲的收入。至于药材,她们可不是同医士郎中们抢生意,她们所携带的药材都是和做皮肉生意有关的,也就是壮阳药物。

船队中的男人未必在床上都是纠纠伟丈夫,性药是大有销路且大有赚头的,蜥蜴药酒山獭药酒秃鸡散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男用和女用的避孕器具以及避孕药物,她们是去做生意的,可不想回来的时候养个连爹都不知道是谁的娃儿。

舰队在广州停泊的时候,受到了地方官员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招待,这样的态度同上一次是截然不同的。远洋船队这次有大批文官担任使臣,这从感情上被地方官们把舰队看成了自己人。而市舶自由贸易,将使他们所管辖的地方大获其益,这更叫他们欣喜若狂,因此,那些太监看着也就不那么碍眼了。

张熙童等文官自然是地方官员的上宾,郑和等宦官也受到了礼貌的接待,夏浔负有绝密任务,不能公开其身份,自然不会参加这样的宴会,此刻,他正在张熙童所在的战舰上,在他面前,正规规矩矩地站着一个俊俏少年,低着头,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只是他扁着小嘴儿,低头用手指一遍遍地卷衣角的动作,带了些女孩子气。

这个青衣小帽少年打扮的人自然就是唐赛儿。若她真是个俊俏少年,没准那位有梦姑娘瞧这小正太粉妆玉琢是一只鲜嫩可口的童子鸡,说不定还会帮她遮掩一二,既知她也是个女儿身,哪里还会替她隐瞒。张熙童一回船,有梦就把事情对他全说了。

张熙童把唐赛儿叫到面前,重新问了一遍,确认了她的身份和上船的理由。唐赛儿免不了又向他软语央求一番,张熙童这等老j巨滑的角色哪肯为了她个小丫头得罪辅国公,当下没口子的答应,那慈眉善目的模样差点儿没把唐赛儿感动哭了,结果一扭头他就把唐赛儿给卖了。

于是,夏浔就突兀地出现在了这里。

夏浔沉着脸,严厉地训斥道:“你这丫头,疯惯了是不是嗯若换在那些规矩严厉的人家,一个女儿家离家出走,一次就生生打死了,还容你再来第二次你当初跑到西凉,好是因为你以为打死了于谦,仓惶逃命,那你告诉我,这一次是因为什么,说”

唐赛儿吓了一跳,怯怯地道:“我我娘给我说了一门亲,是对门开油坊的高家二小子高启明,他一说话就有些结巴的,人家不愿意”

“嗯”

夏浔这才省起,按照大明的法定结婚年龄,唐赛儿业已到了该成婚的岁数,在他眼里,一直还把赛儿当成个没长大的小姑娘,若不是她说,夏浔还未想起来。

“开油坊的么”

夏浔悄悄皱了皱眉。

其实仔细想想,唐赛儿能找这么一户人家,还真的不错,已经算是高攀了。唐赛儿母女俩要不是跟他辅国公有那么一份老交情,在金陵城算是什么身份不过就是一个给人做针线活的寡妇,独自带着一个半大不大的丫头,开油坊的家境还是很殷实的。

不过

夏浔看看这个被他改变了一生命运的女孩,这可是本来历史上的白莲圣母,史上有名的女中豪杰呀,她指挥千军万马,同朝廷大打出手,甚至连永乐大帝都受到了震动,要亲自指定剿匪将领平叛的一位义军领袖,嫁给一个开油坊的

一个粗布短褐的汉子赶着一头小毛驴回到家里,从驴背上卸下两麻袋收购来的麻菜籽儿,从腰间抻出一条皱皱巴巴的毛巾,一边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一边冲屋里喊:“娘娘子,我我回回来了。”

屋里边,烟气昭昭,唐赛儿已经变一个黄脸婆,腰系一条油渍麻花看不出本色的围裙,头上包了一条满是油烟的布帕,正满头大汗地用铲子翻炒着锅里的菜籽儿,听见声音依旧翻炒如飞,粗声大气地答应着:“当家的回来得可巧,这一锅炒好正好没料哩”

这时一个拖着两筒鼻涕的半大孩子跑过来,大声报告:“娘啊娘啊,弟弟香油吃多了,蹿了一炕的稀屎”

夏浔机灵灵打个冷颤,赶紧挥去了脑海中想象出来的画面。

唐赛儿站在面前,还在抽抽答答地抹眼泪儿,苏颖看了她一眼,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贴着夏浔的耳朵,悄悄地道:“唐家母女俩全靠老爷你帮衬着才能在金陵过活,来日老爷一走,她母女俩如何度日到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同行,还差她母女俩么莫不如到时一块儿带走。”

夏浔听了心中不由一动,他来自现代,自然是反感女孩儿还没长成便早嫁的,他自己的大闺女今年已经十五了,茗儿曾跟他商量过定亲成家的事儿,因为刚刚到了岁数,以他的家世也不愁嫁,所以暂时拖了下来。

他在码头上打趣女儿,说等回来就给她找婆家,其实是逗她的。那时候她也十七了。再加上他已打定“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来”的主意,到时候大事一忙,等一切安定下来,这闺女就有十九了,那时再给她找个婆家,才算比较合适的年龄。

颖儿说的也是道理,如果将来把唐赛儿母女带走

那就不急着让她嫁人了,她才十五,也就初中毕业的年纪啊。

真要叫她嫁了,反而不好带走,她那夫家愿意么

再说,就她那精灵古怪的性子,和一身神鬼莫测的幻术,真要嫁那么一户人家,要么她被生活磨去一身的灵性,变成一个平庸的妇人,要么会把那户人家闹个天翻地覆,仔细想来,恐怕还是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梓祺那位出家为尼的姑姑就是前车之鉴啊

夏浔思来想去,渐渐意动。

唐赛儿何等机灵乖觉的主儿,虽然哭天抹泪的扮可怜,那双眼睛可一直偷瞟着他呢,一瞧他有些犹豫,“卟嗵”一下就跪到了他的面前,抱住他的大腿号啕大哭起来:“义父,赛儿真的不想这么早就嫁人,尤其不想嫁与那高家,求您与我做主”

夏浔叹了口气,说道:“如果这样,你也不该跑掉,你娘该急成什么样儿”

唐赛儿道:“我留了书信给娘亲的上一次是逃得匆忙,再说那时也不会写几个字,如今我与思杨她们一块儿读书,写封书信还不容易么我我跟娘亲说了,要跟义父出海”

夏浔瞪了她半晌,才道:“幸好还未出海,我叫人送你回去吧,我给你娘写封信,叫她不要急着给你定下亲事便是了。”

唐赛儿忙道:“不成,万一娘亲不听,赛儿那时去哪儿求义父说话义父,你就叫我跟着你去嘛,我还从来没坐过大船,下过西洋呢”

眼见夏浔松了口,唐赛儿便打蛇随棍上,抱着他的腿撒起娇来。

苏颖一旁见了,便道:“赛儿一身幻术,在我大明尚且被视为神术,到了番邦,只消小试身手,还不被那些未开化的蛮人当成活神仙说不定,对老爷所负的使命,会有莫大帮助。”

“唔”

到底是枕头风厉害,夏浔沉吟半晌,终于点头答应下来:“来吧那你就跟我下西洋吧,一路上,可得听话”

“是是是,答应,我都答应”

唐赛儿欢呼一声,雀跃而起,脸上还带着泪花儿,已是笑逐颜开,抱住苏颖使劲地亲上一口,喜孜孜地道:“谢谢颖姨,颖姨最好啦”

夏浔瞪她一眼道:“磨墨去怎么说也要留下一封书信,告诉你娘知道,免得她又为你牵挂”

“哦”

唐赛儿马上跑到书案旁,认真地磨起墨来,那样子真是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苏颖叹道:“这孩子,比思浔思浔那俩丫头可要老实懂事的多了。”

夏浔翻个白眼儿,没好气地道:“你可拉倒吧,她呀,装模作样的本事比她的幻术还要出神入化呢”

第1006章 严肃点儿,打劫呢

舰队在广州口岸停歇了两天,便再度踏上了征程,第一站就是占城。

大明舰队在占城停留了较长一段时间,因为安南战事刚刚平息,安抚占城,对治理安南很有帮助,之后他们便到了达爪哇,在这里短暂停留后,来到了满剌加马六甲。

满剌加此时还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权,只是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住在这里的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需要一个首领,渐渐就由势力最大最有威望的人,成为了这个地方所有人共推的首领,如今这里的首领叫拜里迷苏剌。

拜里迷苏剌统治满剌加,服属于暹罗泰国,每年向暹罗象征性地纳贡四十两黄金,郑和上一次下西洋归来时,拜里迷苏剌曾委婉地向他表达了愿意臣服于大明,并请求大明支持,帮助他们自立一国,摆脱暹罗控制。

郑和回朝后,向永乐皇帝转述了拜里迷苏剌的愿望,朱棣欣然允诺,这一次郑和在达爪哇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直接赶赴满剌加的目的,就是向他传达大明天子的诏旨,封其为王。

大明愿意扶持拜里迷苏剌有其深层意义。这里是南洋的一个重要港口,大明要把下西洋作为常事,需要在南洋有一个稳定的中继站,这个地点就选在了满剌加。

满剌加位于印度和大明海途中间,是航船必经的一处海峡,这里四面环岛,是海上暴风雨的一处天然良港,同时这里还是重要的香料集散地,是中国瓷器和印度纺织品的集散中心,是印度洋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

在这里扶植一个忠于大明的政权,这里就可以成为大明的一处海外基地,大明舰队可以从这里补充继续西行所需的新鲜食物饮水和木材,并把这里建设成大明辐射整个南洋地区的贸易中心。

郑和的到来,受到了拜里迷苏剌的热烈欢迎,当郑和代表大明天子,宣布立满剌加国,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并赐诰印袭衣黄盖时,拜里迷苏剌激动得浑身发抖。

满剌加太小了,没有大明这样强大的国家为后盾,他不敢称王,更不敢摆脱暹罗国的控制。可是现在有了大明皇帝的圣旨,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绝向暹罗纳贡拒绝接受暹罗的管辖,堂而皇之地自立一国。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一文不名到处受虐的落魄书生突然锦袍玉带手执尚方宝剑,做了八府巡按般扬眉吐气,把个拜里迷苏剌喜得是手舞足蹈。

拜里迷苏剌倾其所有,以最隆重的礼遇款待大明一行官员,并请郑和与张熙童正副大使为他封山题字盖庙留念,搞起了一系列的轰轰烈烈的开国庆祝活动。

随船而来的众多商贾也没闲着,他们一窝蜂地冲上岸去,兜售中土产品,购买本地香料,一些有远见的商贾开始在当地买地皮盖房子,开起了商铺。还有一些喜欢捞偏门的商贾在这里开起了赌坊酒馆等各种娱乐设施。

作为中土人物,他们在这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力,拜里迷苏剌手下那些刚刚名正言顺做了官员的小头目们就像满清官员侍奉洋大人似的,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边,为他们跑前跑后,提供各种便利。

只要这番努力能换来明大人的一句赞赏,那真比猪八戒吃了人参果还要美啊上司面前,也显得自己卓有政绩不是

大明朝廷对商贾们的行为是持鼓励态度的,要把这儿牢牢控制在手中,当然不能只靠强大的武力,武力不能征服民心,动人心的是财帛。

通过大明商贾的动作,整个南洋群岛和东南亚的贸易都将集中在满剌加,中国商贾们在这里遍地开花,很快就能控制这里的货物和通货市场,并且控制这里的商品价格,源源不断地财富将从这里流向大明。

但是与此同时,这个小国的国民也将在大明的带动下,接触更多的文明,享用更多的财富。别的不说,光是眼下,大明商贾在这里投资开办种种商铺,就为多少当地人带来了赚钱机会

更不要说,修桥铺路这种人人得益的基础建设了,实际上就连拜里迷苏剌准备投巨资修建的王宫,也是由中国商人承建的,当地可找不出那么高明的建筑师。揽到了这个活儿的商人已经兴高采烈地派小船回国去招聘工匠了。

郑和张熙童,包括众多低阶文官武官,都被满剌加的各级官吏奉若上宾,请去饮酒赴宴了,夏浔因为身份需要保密,却无需参加这种官宴应酬,这倒是让他轻松自在得很。

这天上午,官员们又被拜里迷苏剌亲自请去赴宴,夏浔静极思动,便和苏颖带着唐赛儿一行三人,由一些双屿卫官兵和潜龙秘谍的明暗保护下,踏上了满剌加的国土,这已是大明战舰赶到满剌加的第四天了。

朱允炆如果真的南逃了,那么他是不大可能留居在这个地方的,朱允炆如惊弓之鸟,对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人来说,这里距大明还是太近了。

所以郑和的舰队是直接驶到这儿的,夏浔并没有带着双屿卫,先扮海盗杀奔过来。以大明此时的战斗力,这个地方只需几条船几百兵就能拿下来,双屿卫如果真的浩浩荡荡杀来,还不吓坏了这里的小朋友

眼下,大明商贾在这里处处开花,深深地扎下根去,如果真有什么人隐藏在这里,是根本藏不住的,所以夏浔压根儿没把满剌加列为他的探察目标。

不过,藉察访之名,去散散心也好啊。说起来,前世今生,这还是他第一次到南洋呢

这时候的南洋诸国,海洋贸易还是不太活跃的,因为对南洋来说,最大的商品供应地和商品消费地都是大明,而大明帝王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所执行的海洋政策,使得这儿的商品贸易大为萧条,远不及唐宋和元朝时期。

这个时候,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来临,一直以来的海上贸易的霸主是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虽然也时常出现在这一代,但是他们的触角还没有牢牢地控制这一代,他们现在在东方的贸易中心还集中在印度的几座沿海城市,比如古里。

此前郑和虽然下过一次西洋,回程时也从南洋诸国采购了大量商品,但那终究不是经常性贸易,大明对他们的朝贡贸易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既然是朝贡,总不可能今儿派船去大明,明儿再派船去,就算一年一趟都算太过频繁了。

因此现在主导南洋贸易的,依旧是走私。

走私就必须有武装才能避免海盗打劫。可是拥有武装的走私团队,且没有国法的约束,那么能杀能抢的时候,他们会自律么所以不可避免的,走私商团就摇身一变,成了海盗的一员,只不过他们不是纯粹的海盗,而是兼具着海盗和走私商两种身份。

这种人中,混得最出色的势力最大的,就是海盗王陈祖义。

陈祖义是广东潮州人,洪武年间入南洋为盗,二十年功夫,成为南洋一带最强大的一股海盗首领。势头最猛的时候,陈祖义战舰百艘,士兵万人,这样一股力量,已经可以傲视南洋许多小国了,以致一些南洋国家得向这位大盗进贡,以保平安。

后来,陈祖义试图把势力扩张到黄海,东海,这时候恰好朝廷派李景隆铁铉和夏浔扫荡东海群寇,夏浔说降了双屿群盗,结果陈祖义偷鸡不着蚀把米,反毁了自己的十条主力战舰。之后朱棣登基,部分放开了海禁,开始大力建设水师,陈祖义在福建水师将领赤忠的打击下,势力进一步萎缩。

无奈之下,陈祖义跑到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巨港一带,投靠了渤林邦国,做了朝廷的一员大将。渤林邦国国王死后,他干脆纠集部众,挟制百官,自己称王了。

由盗而王,这陈祖义也算是一个传奇了。

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或许陈祖义的传奇会一直传下去,据说唐朝时候虬髯客争天下失败,率部下远赴南洋,自据一地称王,可那毕竟是一个传说,唐朝时候海洋贸易是很发达的,后来却并没有什么从南洋一带传回来的实据证明他在南海称王,而陈祖义却是实打实地做了一国之主。

奈何,当他得知大明再下西洋的消息时,这位骨子里依旧是个海盗的国王却动了贪心,于是,他的传奇也就止步于此了。

上一次郑和从西洋归来的时候,渤林邦国的国王还不是他,作为该国一位权倾朝野的大将,他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很容易,郑和并不知道这个小国有位将军,竟然就是大明通缉多年的海盗王。

当郑和归国时,陈祖义也怂恿国王向大明朝贡,当时这位国王已经大权旁落,愿不愿意都只能由他摆布,贡使的船队自然也是陈祖义的私人船队,所得当然也是落入他个人的腰包,只不过是打着渤林邦国国王的旗号罢了。

这位仁兄的船队上路时,根本就是空船

他一件贡品也不带,一路走一路抢,抢到什么贡什么,北京行宫文武百官反对朝贡时所提到的那些破烂贡物里,就有这位陈老兄所献上的贡品。回去时这位仁兄也没闲着,照旧是一路抢回去。

如今该国国王已经病死,他废了国王的儿子,自立为王。

大明舰队的第一站是占城,这样拉风的一支庞大舰队,每到一处都会引起轰动,消息会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大明舰队还在占城停驻期间,消息就已像风一样地向南方诸国传开。

尤其是大明使者向占城国王宣布今后改朝贡贸易为自由贸易,向他们宣传了自由贸易的种种政策之后,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播扩散得更快。所以,当大明舰队离开占城,继续向前进发的时候,渤林邦国王陈祖义就已收到了准确消息。

大明舰队携带的财富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大明舰队所拥有的那些续航能力强战斗能力强坚固结实技术先进的战舰,如果这些战舰落在他的手上

屁股决定脑袋,坐上国王宝座,成为一国之主以后,陈祖义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与往昔不同了,他想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南洋第一强国,可是像大明水师这样的战舰,他根本造不出来。国王陛下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打劫

被他召集来的那些现在担任着宰相大将军等职务的海盗首领们听了他的想法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首领的这个设想,实在是太英明太伟大了他这是要用蚊子腿去绊大象么

伟大的国王陛下面对众多头领的质疑放声大笑,宫殿在笑声中动摇:“三万多人哈哈哈,那又如何这三万多人有水手有匠师有女人,甚至还有戏子和养马的种菜的,剩下那些水师官兵还有三万人吗

再说这大明水师官兵,大多为河塘之师,他们在大海里扑腾过多久比得过咱们这些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不错,他们拥有强大的武力,可是本王也不曾说要力敌啊难道咱们不能智取”

陈祖义得意洋洋地道:“本王决定,主动向明军水师透露我的身份,然后诈降”

“诈降”

“不错,诈降诱明军入港,他们的船太大,在港口内行动迟缓,转动不灵,只能挨打。同时他们地形不熟,再加上出其不意,嘿嘿”

一个头领担心地问道:“明军会上当吗”

陈祖义不屑地冷笑:“哼本王早就打听得清清楚楚,他们的正使是个太监,副使是个在礼部任职的文官太监算是个什么东西至于那文官,除了之乎者也还懂甚么”

陈祖义腾地一下站起来,一脚踏上王座,杀气腾腾地道:“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做成这票买票,放眼整个南洋,谁还敢与咱们为敌”

第1007章 天方夜谭

沙滩,椰林,海与天同色。

湛蓝之中,天上是片片洁白的云,水中是静静停泊着的一艘艘巨舰。

因为从大明来了许多富有的商旅,所以许多当地人都跑到海边来做明国人的生意。

夏浔上岸后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个椰子,那面色黎黑身材矮小的老者用刀麻利地砍去一块椰子皮,又用一种碧绿干净的树叶一卷,插进砍开的椰子口,便成了一根吸管。夏浔把两个椰子递给苏颖和唐赛儿,两个人津津有味地吸着,陪着他一路逍遥地逛着。

侍卫们分散开来,都扮成观光游览的旅客,通译则走在他的身后,衣着举止仿如一位管家。

海滩上售卖的货物很多,但品种有限,大多是些飞禽走兽鱼干贝壳,最多的当然还是椰子。椰浆酿的酒,椰肉熬的油做的糖制作的饮食,还有用椰壳做的杯子和碗,椰树是当地人的一种重要生活物资,他们的房屋也是用椰树做的,包括船。

这里的富人房舍也有用砖为墙的,不过院内建筑还是依据此地特点起造如楼,大多是木制结构,木板上铺着藤簟草席,上边以硬木板为瓦,而普通人家则以茅草为屋顶。

这里的富人大多上身穿艳丽的衣服,下身围着布裙,头戴一顶花冠,普通的百姓则用方帕包头,穿着短衫,下身围一块布巾,透着一股子原始的味道。这里的民风十分淳朴。虽然海边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他们也不会哄抬物价,卖东西也爽快得很,基本上你丢下点钱就可以拿走。

有些货物如果是论斤两来卖的,你只要从其中拿出一部分来秤量一下,然后再对总量估个价,只要不是太离谱,他们也只憨然一笑,便闷头帮你搬东西了。

夏浔一行人信步而去,偶见一处用棕榈树枝和树叶搭起的棚子,棚子后边连着一处院舍,看样子却是一家饭馆,瞧那棚下环境还算干净,案上摆放的各色熟食色泽香艳,诱人垂涎,夏浔便对苏颖笑道:“要不要停下来歇歇,吃点东西听说这儿的饭菜颇有风味,尤其是此地的米酒,多半是由椰子酿成,绵甜可口,价格也极低廉。”

苏颖笑道:“可口就可口呗,低廉不低廉的从你嘴里说出来笑死人,你扮个商人,便真当自己是商人了么”

夏浔哈哈一笑,便向棚下走去。棚下坐着一个男子,应该是这饭馆的老板,这人看起来有三十出头,不过也未必真有这么大岁数,这儿的男子瘦削黎黑,比较显老。他白布缠头,憨憨地坐在那儿,此地民风还真是淳朴,客人都站住了他都不知道起身招揽客人,只是坐在马扎上眼巴巴地瞅着。

见夏浔走到面前了,那汉子才站起来,腼腆地笑笑,夏浔指指案上摆放的各色熟食道:“每样都给我们切点儿,都尝一尝,米酒且来一坛。哦,你懂汉语么”

夏浔说完了才省起这人未必能听懂他的话,刚要转身叫通译过来,那掌柜的已憨厚地笑道:“小人懂得的,老爷夫人小姐,请坐。”

夏浔讶然道:“你懂汉语”

那掌柜的老实答道:“我们这儿常有汉人来往的,做生意的都懂些汉语”

夏浔一听恍然,虽然大明官方的商船刚刚开始在南洋一带出现,可是一直以来,半走私半海盗的汉人在这一带呼风唤雨,活跃得很。他没上岸前就听说此地岛上就有两拨汉人各有千余人,独自聚立成寨,在这里生活已经有上百年之久了,却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中国移民,这里的土人懂得汉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夏浔在四方小桌前坐了,问道:“大明宝钱,你们这儿收么”

那掌柜的已抄起小刀,给他们切起肉食来,一听问话,忙不迭点头:“收的,收的,大明宝钱,我们这儿都用的。”

此地以前尚无国家,兼之此地产锡,所以民间通用的货币就是锡块,但是其它货币也能流通,除了金银,流通最多的就是中国的铸币,这中国铸币又不只是大明宝钱,实际上他们这儿现在连唐宋时期的古钱还依旧流通使用呢,其中的兑换比例也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却是不为外人所知了。

夏浔笑道:“好,你们这儿的米酒都是自酿的吧给我来一坛品质最好的,再拿两个杯来。”

掌柜的生意上门,十分喜悦,一迭声地答应。

唐赛儿把还未喝完的椰子放到一边,舔舔嘴角甜丝丝的味道,说道:“义父,我也要喝酒。”

夏浔瞪她一眼道:“不成女孩子喝什么酒”

唐赛儿嘟起嘴来:“这椰汁没有味道,你说米酒甜丝丝的,我想尝尝”

夏浔依旧不允,苏颖笑着打圆场道:“喝就喝呗,米酒劲儿又不大。不要说米酒,就是那烈酒,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喝过了,怎么我就不是女人了么”

唐赛儿得苏颖帮腔,得意地向夏浔扮个鬼脸,便向掌柜的叫道:“掌柜的,拿三个杯来”

掌柜的答应一声,俯身自柜下取出用椰壳做成的杯子,又捧了一坛椰酒,送上桌来。

就在这时,吱呀一声,棚后面的门儿开了,从里边走出一男一女。

这棚本就是搭在这户人家大门口的,棚的内墙其实就是院子的外门儿,开了门就进了这人家的院子。这时从里边走出的是一男一女,女的头戴鲜艳的花冠,身穿色彩鲜丽的花色短衫,下身系一条长处到膝盖的花纹筒裙,底下露出呈小麦色,线条很秀美的一双小腿,结实紧绷。

她的肤色有些黑,但五官很标致,一双眼睛熠熠有神,而短衫筒裙,中间露出一截圆润的腹肌,更显得俏皮可爱,充满活力。只是这样一个女子出来的话,本不至于引起夏浔一桌三人的注意,问题在于,同这女子一块儿出来的,居然是个汉人,而且还是官兵

这个官兵大约十八九岁年轻,长得很是英俊,只是隐隐的还有些稚气,在他身上,赫然穿着一套明军水师的制服。这且不提,他出来时,手是揽在那个女子腰部的,看到外边有人,大概不习惯这么公然亲热,这才缩回手去,夏浔注意到,他的脸上微微有些不自然,反倒那个女子神态从容,毫无异色。

夏浔经由多年职业锻炼出来的一双慧眼只匆匆一扫,就察觉那水师官兵衣衫不整,那位年轻的也不知道是姑娘还是少妇的女子秀发凌乱,两颊潮红,额头微见汗渍,那眼儿水汪汪的,这种风情,只有

“有j情”

夏浔和苏颖对望一眼,一致得出了这个结论。然后两个人就心虚起来:“这j夫可是大明军舰上的人啊,怎么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跑出来了,这要是被人抓个正着,岂不连自己都跟着丢人么”

可是

那正在忙着切肉的掌柜的瞟了这对“j夫滛妇”一眼,居然还很热情地向那士兵打招呼,嚷嚷着叫那水师小校留下来吃饭,小校并不认得夏浔,只看他们装束,俱是汉人打扮,以为是随船而来的富绅,神色间便有些不自然,谢绝了那掌柜好意,便匆匆走掉了,临走之间,那女人还丢了个热辣妩媚之极的眼神给他。

夏浔和苏颖不禁面面相觑:“莫非这女人跟这掌柜的没啥关系”可是那女人唤那掌柜的一声称呼,打碎了他们最后一点幻念,在船上时,他们也简单地了解了一些当地的语言,如果他们没有听错的话,这女人对那掌柜的称呼,应该是唤他相公。

夏浔和苏颖骇然对视了一眼,突然一起反应过来,苏颖顿时露出鄙夷的表情。这样的事在大明也是有的,有些人家,妻子做暗娼,那丈夫则把门望风,想不到在这儿竟然碰上这么一家人,一时间,苏颖连就餐的欲望都没有了,她低低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厌恶道:“无耻”

这时,不远处传来叱喝声,夏浔扭头一看,只见那刚刚走出去的水师小校正与一个男子扭打在一起,对方的穿着看来也是南洋一带的人,只是与本地人略有不同,他还有几个同伴也都凑上来帮忙,那水师小校一人难敌四手,不禁拔出刀来,对方也都在腰间带了利刃的,登时也拔出来,双方便又厮斗起来。

夏浔一见,拍案而起,刚要冲出去帮忙,明暗间保护他的士兵中亦有穿着军服,装作闲游慢行的,一见这情形,不等夏浔吩咐就拔刀冲了上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