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狼】(暂定)畏生少女宋开忠,一代卫贤首心痛(1/1)

【孤狼】(暂定)作者:sooler(stor52sooler)1。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师傅,何以忽间吟起诗来?」「无名,为师忽然觉得时过境迁,匆匆一生罢了。

」黄袍老道说时将双手藏于袖套中,参白的长须随风不断摆动。

此词为南唐李后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

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婉,莫几下世。

」此词低沉而悲怆,透露着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思念,是为一首悲痛凄苦的哀歌。

黄袍老道此时并不悲怆,却是因几十年来兵乱战祸,天下生灵涂炭。

序借亡国之君之词怀缅一番当年夜不闭户,慈怀盛世的大唐江山。

而如今仅仅流传于书本之中,不由得感慨起来。

世当公元960年,是为五代十国之后。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

当时大军刚离不久,京城内传起一阵谣言「出军之日,当日点检为天子。

」絮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却对此深信不疑。

朝中文武百官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

赵匡胤虽不在朝中,却洞悉一切,对此事了如指掌。

周世宗在位时,正事他用此计使得驸马张永德被免去殿前都点检的职务。

赵匡胤深知皇帝心理,最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所夺,絮是疑心极重。

这次故技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慌乱,使得他的军队除了绝对服从外别无他法。

赵匡胤统军夜宿于陈桥驿,距离开封仅仅二十公里。

这天夜晚,赵匡胤派遣亲信死士于军中散播谣言「今皇帝yòu弱,不能勤政。

我一众将士为国杀敌,客死异乡,可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再发北征。

」仅仅一宿时间,众将士兵情绪被迅速煽动开来。

这时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此,均认时机成熟,续授意将士把事先准备的黄袍披上假装醉酒的赵匡胤身上,且众将士并皆拜于庭下,大呼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但此时赵匡胤却显得被迫样子,「你们自贪富贵,能从我命即可。

不若,我不能为若主尔。

」「唯命是听。

」众将拥立一并表示。

赵匡胤当即宣布,「启军回城后,对后周太后及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令者赏之,违令者当以族诛。

」「诺!」众将士应声道。

絮,赵匡胤率兵回师开封。

守城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均是赵匡胤之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当即大开城门接应。

当时,后周禁军中仅剩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韩通于仓卒间率兵抵抗,但却不及迅雷之势便被军校王廖升所杀。

被杀之时甚至还没召集到一兵一卒。

陈桥兵变,兵不血刃便控制后周都城开封。

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兵回城bī使恭帝禅位,轻而易举便取得后周政权,并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因赵匡胤于后周任归德军节使之藩镇治所在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赵宋。

「师傅,虽则赵公此人颇为jiān诈,却不得不是个忠义之人。

启军回城与众将约法三章,不得惊犯,不得侵凌,不得侵掠是为忠也,开宋后收辟疆土,驱外族是为义也。

其是尽得民心,为得大孝也。

」「为师并不反对。

只是尚有些往事未解罢。

」这位黄袍老道名史督余,字从兵。

乃唐末五代名将史建瑭之养子。

史建瑭于龙德元年于镇州城下作战为流矢所中,医治无效而卒于军中。

享年仅四十二年。

督余于父亲死时仅持之弱冠。

如今却是四十大晨,匆匆一过已经二十余年。

督余对父亲之死悲尔,后到少林成俗家弟子。

因悲怆之情过烈竟然于三十之年白发。

少林寺的众位大师觉得此人悲怜怀孝之心无人能达,亦因此无法斩断过去七情六欲皈依佛门,所以便放其离开。

离开少林之后,督余老道凭借十数年的少林外家功夫和自yòu熟读经典,于华山下开设一私塾,主为教化附近小孩学习儒家圣贤之书和一些健身功夫,他日好为国捐献一分力量。

「师傅,」无名小道问「今天不是要往嵩山上采摘冰心莲吗?」「是啊,此冰心莲是为师于南疆之地带来,气味芬芳可人,能解毒,能养生。

当初只是打算在山上深水潭中试试养殖。

絮不知竟然无心chā柳,如今这莲花开得何其茂盛,正好为附近村民带来一丝便利。

」「深水潭离此处颇远,师傅不如在此休息一会好了。

」「不可,不可。

」督余老道笑笑,从袖套中取出两颗麦包,「如多耽搁时辰,如何赶及下午与私塾顽童读经?为师知道清晨起来你这小顽道定是饿了不是?这里两颗麦包,拿去吧。

」「谢谢……师傅……」「阿~呜……」忽地一声悲鸣,如鬼哭狼嚎一般凄厉,师徒两人顿时吓了一跳。

「师傅,徒儿不知这大白光天居然也会有狼?」「细听,此叫声不像普通狼嚎。

」「那是……?」「似是人嚎,快,跟紧脚步。

」当下督余老道便开展少林轻功直往嚎叫声处蹦起,而小道无名亦马上跟上。

直奔得五十余里,两人居然如同常人走路一样,连汗也未留下半滴,足见二人轻功颇为了得。

达至深林之中,方知原来是一群野狼在争夺营地。

此时,一个浑身脏兮的人儿犹如野狼一样扑在地上,向各狼发出低沉而悲怨之声。

「呜呜呜,哇!呜呜呜,哇」此人儿旁边是一头死去的老狼,看样子是已死去多日,开始发出阵阵恶臭。

看来是腐变的尸臭味道惹得众狼攻击此人儿。

而这人儿居然护着死狼,丝毫不得它狼走进。

恐怕是守护多日,人儿此刻已是jīng疲力尽。

老道赶到之时,人儿便同时倒下。

小道见此怪像,心生好奇。

但看到小人儿倒下便知此刻可谓是刻不容缓。

未等督余老道发号施令,已经单人闯入狼阵。

立马施展出一套行云流水的少林长拳,将数狼击退。

为首的灰毛白蹄狼低鸣一声,「呜……呜……」找准小道无名的弱点冲崩过去,幸亏督余老道及时赶至,用小罗汉拳将之击毙。

一时间群狼无首,众狼见此便狼狈逃去。

无名见此,顿觉松一口气。

赶紧跑到师傅身边询问情况,但是老道对关怀呵暖的无名视若无睹,反而加急脚步来到小人儿身边,用双手轻触人中,见是尚有鼻息,才松一口气。

只见这人儿似是四至五岁的年纪,可是全身皆是wū泥染黑,手掌、膝盖、脚掌均有正常人所没有的厚茧。

而且身上又sāo又臭,怕是狼的气味罢。

再看看身边那头死去的老狼,是一只雌性的狼,看样子怕是老死的。

恐怕面前这只老狼是面前这人儿的养母。

这小人儿该不会是被人抛弃到山间,被母性大发的雌狼救去。

真不知是该悲哀还是感恩,此小孩命不该绝,却两次丧亲。

这等命苦小孩儿啊……「师父,不如我们加紧脚步,我看这小孩jīng疲力尽,应尽快赶回私塾好好养息。

至于要到深水潭採莲一事交由徒儿即可。

」「好,你速去速回。

救人此等大事不可耽搁。

」「遵命!」说罢,小道人无名便又施展少林轻功,已常人不达的速度往深山蹦去。

老道亦不敢耽误,当即抱起小孩,然后运气于脚下,施展出比刚才快两倍的轻功往私塾跑去。

心里仅存念要赶紧救治此小孩。

可谁人知道,此惹人怜爱的孩儿竟是日后的夜叉之怖。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注定罢了。

傍晚,无名小道终于返到私塾。

并没稍作休息便放置好部分冰心莲,余下一些熬作药汤,送去西厢客房。

「师傅,弟子已将药汤熬好。

」轻声说罢,无名将药汤递送至督余老道身前,却未敢打扰。

只见小孩儿已经擦洗好身子穿上小道服,但颈上手臂上还是有带点儿黑色wū渍,身上还是会传来一股恶狼独有的sāo臭味道。

但比起之前,已经好得多了。

小孩儿与督余老道盘膝而坐在床上,只见彷如青丝一样的白烟于老道头上散发开来,老道双手放在小孩儿背上,看来是运起内功为小孩儿疗伤。

督余老道使的是少林达摩闭息功,是为戒律院修炼时学到。

运道内功疗伤可是极险之至。

闻道:内功之质,脉络甚真,不明脉络勉强用之,则无益而有损。

所以对于运用内功疗伤,运功者比对经脉有深刻了解,其次当用功强行打开他人经脉时如力道过大速度过快则可能遇到反冲,对自己和伤病者都是极险之至。

如果力道过小速度过慢时则冲击不开经脉,可是费时费力不单白白耗费自己功力,甚至还耽搁伤病者的时间。

此时,只见小孩儿轻声咳喘,无名便知功力已达。

但此时却是紧张关头,因为发功容易收功难。

收功要轻柔,不然伤病者往往会突然抵受不了而吐血。

再等过了半刻,督余老道这才慢慢收起双手,轻轻护着小孩儿睡卧在床上。

盖好被子,转身向无名说道:「汤药暂时放置一边,用温水烫着。

待得小孩醒来再喂。

」「小孩状况如何?」「这小孩身体需要长期疗养,身子怕是受了疲劳,暂时还需好好休息。

其余并无大碍。

」「师傅,徒儿这就把药汤温烫。

」无名说罢,便离开了西厢。

老道轻叹一声,心里暗道,「怎生此般命苦的小孩。

」不由得留下两行悲泪,想想自己也是孤儿出生,被义父史建瑭所救。

可惜还没尽孝,史建瑭已然离世,心中难免悲怨。

今天救此小孩,想必是天公作美,留待一个补偿了。

想到这里,吟起孟郊之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哈哈……」同时不由得苦笑起来。

ps:想试试玩古代文笔武侠小说,贪个新意。

这个大家别多期盼,可能太监文。

然后想说的是(羽化)那边是不会太监的,我有好多点子还没有写上去。

只是工作太忙都没时间写而已。

然后最后想说的是如果这篇小文大家有点兴趣的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