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熬(1/1)

帮李道宗止损这个事情,要他小一百万贯,老张和李丽质一通操作下来,还真未必能留下多少。

工科狗的心态,无非是拿江夏王的那点钱,为小霸王学习机添砖加瓦。西南铜矿开采,光靠他一个人发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道宗这笔钱,也不过是在矩州打个转转,六诏地区只能说多增加几个孤岛出来。

不过也够了。

长孙皇后收李道宗半条命,毛也不会给他留一个。张德和李丽质至少还能指条明路,有路走,就不会死。

好死不如赖活

大人,张操之收恁多钱,不会不办事

李景恒怀揣着小心,有点心神不宁。这光景,他老子在两京忙前忙后,就差脱了衣服裸奔,学尉迟恭玩行为艺术。可事情,一点准信儿都没有。

长叹一声,江夏王仰天静默,半晌,才扭头对儿子道,如今的事情,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咱家既为宗室,为父又略有战功,总计不会太好过去。到你袭爵,若只是降个一等,那已是老天保佑。

人李道宗儿子都没有,直接被削。

屁都不敢放一个。

若非李景仁过继过去,李道宗估摸着,就得死在交州。还能像现在一样,堪称交州一霸,每天还能搂着孙子整天在交州耀武扬威

张操之平素里不曾纠缠朝政,勿论宗室故事。如今莫不是有甚想法

甚想法他能有甚想法他知道九鼎有多大份量,他有甚想法别人也只能忍着。这光景,便是豪强并起,要杀了他张德,头一个保他的,就是那位

朝天指了指,李景恒微微点头,自然晓得老爹说的是谁。

只是李景恒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觉得荒诞,这江南土狗莫不是个棒槌

那咱家那点家当,还能存下不少。

李景恒感慨一声,如此看来,景仁当年所为,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中国家业,想要保住,老夫看啊难

李道宗摇摇头,他是看得很透彻的,似他这种宗室老江湖,皇帝皇后都不可能让他们发展壮大。除非江夏王全家跟猪一样,还成天祸害乡里,这倒是有点希望保存。可那样活着,还有个屁的意思

此时此刻,李道宗琢磨着,除了中国家业,在外,终究还是要开枝散叶。

越是年纪大了,越是后悔姓李。

他要是不姓李,哪有那么多破事

现在他更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皇帝老哥一旦嗝屁,怕不是会把江夏王三代安排的明明白白。

实在是不想赌天家人品,求人不如求己。

老夫在武汉,听过一句话,很有道理。李道宗轻拍李景恒的肩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然江夏王是没有条件滋生野心的,但给自己多留点后路,总归是没错的。

在中国内部,认怂就认怂吧。这十几二十年攒的家当,扔了就扔了。

他年纪很大吗四十来岁,比皇帝老哥年轻多了。咬咬牙,续命三十年不成问题,反正他也不用上班。

大人是有了甚想法

那江南子给了老夫几个路子,大郎你参谋参谋。

说着,李道宗招呼儿子,到了大厅,招招手,便见亲随上来,将一只盒子打开。里面装的是文件,好大的一摞。

拿出来之后,李道宗扔了几个本子出来:这是南蛮书,这是六诏地理考,这是这是甚物事

没看懂的李道宗问了问亲随。

年纪不大须髯不多的亲随微微欠身:回王爷,这是贞观二十年以来船厂桐油消耗表。

噢,对,就是这物事。

略微翻了翻,李景恒看着他爹:大人的意思是,咱家要做桐油营生

出油要三年,老夫等得起。至于树苗,张德那里有,价钱你去谈,老夫就不去了。

他实在是受不了张德,每次看到他,都恨不得一拳砸过去。还是让李景恒过去算了,至少能沟通,李景恒性子要软一些,想来张德也不至于欺人太甚。

就磨着三年

不然怎地倘使当年生发,信不信京城那两位再来寻你我父子问好

哆嗦了一下的李景恒连忙道:还是熬上三年的好。

这三年除了要种树,还要修路,老夫老夫他娘的就当为国献身

眼睛一闭,牙齿一咬,李道宗想起来都恨

你说他一个王爷,凭什么给别人修路凭什么

可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王爷,还很富就得做表率。

皇后说的。

皇后说的对

李道宗做梦的时候,也这么喊过口号,女圣陛下言之有理

至于那块贤王的牌匾,李道宗恨不得给它泼粪,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竖在外面,得让广大人民群众看看,他们李氏皇族啊赞。

可是大人,莫说六诏,矩州都无甚人口啊。

怕甚没有就买啊。莫要再想着留多少家底啦,这一回,一并散了去财去人安乐,要舍得。有舍,才有得。

安慰了一下儿子,江夏王这光景也没什么不好放开的。当然恨还是恨的,不过恨了没什么卵用。他干不过皇兄皇嫂,也干不过张德,别说张德,扬子江两岸想要怼他的王八蛋不知道多少。

钱谷不恨他凭什么插了江夏王府的旗子,就要让你逃税同样卖东西,江夏王府运出来的东西就要便宜一些,同行多恨

这时候只有豁出去,才能有一条活路。行军打仗也是这个道理,他李道宗能不明白么

唉没曾想,这么些年下来,咱家居然要过苦日子了。

等上三年,自有变化。

重新燃起信心的江夏王其实有些事情没跟儿子说,他这回数次面圣,只觉得皇后气色不错,但那皇兄,身材完全走了样,简直就是当年禁苑太上皇的翻版。身材不是胖大,而是发福增肥了不少,就是个小一号的魏王李泰。

而李道宗没打听,也听宫人么能在嚼舌根,说是皇帝陛下十分勤政,这一回是累倒的。

作为一个贤王,当然现在也是闲王。李道宗别的不知道,养生还是有一点心得的,人在武汉,啥见识没有曹夫子这个一百多岁还能吃红烧肉的妖孽,他经常去拜访。

于是李道宗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这皇兄除非放权,否则照这种勤政的工作量,早晚累死。

三年他在山里的油桐结果产油了,皇兄还能不能见到,那都是两说呢。

熬吧,兴许就熬过去了呢

江夏王心中暗暗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