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第6部分阅读(1/1)

操之去一楼浴室,要给陈操之沐浴,说这是老主母吩咐的,因为今日是端午,要以兰汤沐浴,去污辟邪。

浴室内两大两小四只浴桶,其中一只大的已经注上半桶热水,水面漂浮着细碎的兰蕙花瓣和草叶,热气腾腾,芬芳满室。

小婵伸手试了试水,说道:“水还烫着呢,要凉一会,青枝,先把小郎君发髻解了。”

陈操之道:“两位姐姐,往日都是我自己洗浴的,今日怎么”

青枝手伸高给陈操之解散发髻,一边道:“今日是端午,小孩子一早都要兰汤沐浴,这样就无病无灾,更不会生疖子。”

陈操之无语,他未满十五岁,和八岁的宗之一样只能算是童子,只好任由小婵和青枝摆布。

试试水已合适,两个俏婢便一起来给陈操之宽衣解带,陈操之并不忸怩,小婵和青枝倒是脸颊绯红,小郎君长大了,个头比她二人都高了

陈操之道:“两位姐姐,还是我自己来吧,不然的话,你们两个脸要滴出血来了。”

“啊”二婢一齐放开手,去摸自己的脸颊,烫手哎。

陈操之就在二婢的羞怯意乱中,解衣裸裎,跨入浴桶,慢慢浸下身子,看着那洒满兰蕙花叶的水面满上来。

小婵和青枝对视一眼,失笑道:“咱们两个倒被操之小郎君取笑了,真是丢脸”

两个俏婢一起发狠,上前把陈操之按在浴桶里,栉发沐身,将陈操之搓得浑身通红,浴室内吃吃笑声不绝。

宗之和润儿由英姑带着也来浴室沐浴兰汤辟邪,由两架小屏风把三个浴桶隔开,润儿“格格”的笑,撩水泼青枝,淘气地快活。

叔侄三人沐浴后,换上洁净精致的细葛衣衫,这时陈母李氏进来,将陈操之左袖捋起,把一缕五色丝缠在陈操之胳膊上,说道:“这是端午索,又称长命缕,可以远刀兵辟鬼兽祛除瘟疫,保佑我孩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又把一个装有雄黄和其他香料的小锦囊系在陈操之腰带上。

宗之和润儿的五色长命缕不是系在胳膊上,而是由一块小小的玉珮坠着挂在脖颈上,然后分别得到了祖母慈爱祝福的话。

小婵待陈操之头发稍干,便为他梳拢发髻,戴上黑漆细纱小冠系好绦带,退后两步,上上下下打量,笑嘻嘻道:“青枝,你看操之小郎君像不像毛诗淇奥里写的那样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青枝接口道:“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相传东汉大儒郑玄的侍婢皆通诗,曾有一婢被罚在庭院中下跪,另有一婢路过,取笑问:“胡为乎泥中”下跪的婢女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二婢问答皆是诗经原句,家学渊源,就连侍婢都风雅如此。

小婵青枝跟随丁幼微多年,到了陈家坞,陈操之叔侄更是每日吟哦不绝,听得熟了,诗经佳句竟也是脱口而出,不让郑康成家婢专美于前啊。

端午后的两日,来福去钱唐县城接那两户佃客来陈家坞,还要去冯县相那里问讯,看户籍之事有无眉目。

这日将近午时,有个皂袍道人来到陈家坞,求见族长陈咸,自称宝石山初阳台葛洪的侍者,请陈家坞前日去访他不遇的那位少年有暇再去初阳台道院一晤。

陈咸知道葛洪的名声,葛氏乃江南士族,祖父做过东吴的吏部尚书,其父官至邵陵太守,葛洪自己也爵封关内侯,但葛洪一心向道,无意仁进,王导曾邀他出任咨议参军散骑常侍,葛洪皆推辞不就,赴岭南罗浮山结庐炼丹,是道教金丹派的祖师。

陈咸也听说过葛洪近来隐居在明圣湖附近,但从未见过面,也没敢去拜访,怕吃闭门羹,传闻葛洪倨傲无比,吴郡陆始专程来拜访他都不理睬,可现在却专门派侍者来请陈家坞的人去道院晤谈,真让陈咸又惊喜又喜,猜想就是陈操之,让人去一问,果然。

陈操之也很想见识一下那位著名的抱朴子,当即带上来震和来德随那侍者步行去西湖北岸的葛岭。

山径幽深,道院静谧,须发皆白的葛洪看着陈操之从山下一步步走上来,心道:“原来还真的只是个少年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嗯,此子不俗,钱唐陈氏虽非士族,但诗书传家,比那些敷粉薰香夸夸其谈的士族子弟强上百倍。”

葛洪幼时家道中落,贫无童仆,曾负笈求学借书抄写,颇尝人情冷暖,对世情认识深刻,不大看重士庶之分,只问雅俗,俗客一律不见。

陈操之看着古松下那个须发如雪腰板挺直的老道,心想这就是葛洪了,现在差不多有七八十岁了吧,还能登山采药,真让人肃然起敬,葛洪不是那种一味求仙缥缈的务虚道士,他讲究实效,炼丹制药即是为此,十年前岭南瘟疫流行,葛洪悬壶济世,活人无数,人称葛仙翁。

陈操之离着十来步便深深一揖,恭敬道:“小子陈操之,有扰仙翁清修。”

葛洪声若洪钟:“小小年纪来访老道作甚也想求长生吗”

陈操之道:“闻道有先后,岂在年长年少即以弈道论,垂髫童子可赢白发老翁,何也”

葛洪大笑:“少年人,口气不小,你要与老道谈玄论道”

陈操之道:“正想向仙翁请教。”

葛洪道:“老道问你一难,如能答上,即请入道院坐,不然,哪里来回哪里去。”

陈操之道:“敢请仙翁问难。”

葛洪雪白长眉微微抖动,吟道:“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此言何解”

陈操之略一思索,琅琅道:“儒家以为命运天注定,而道家则认为可以通过炼气服丹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掌握自己的命运,长寿长生,亦非虚无缥缈不可追求。”

葛洪的这两句话不算深奥,以陈操之两世的见识自然应答如流,但在葛洪看来,这少年的回答已经足以让他惊异了,又问:“那依你之见,儒道两家论命,孰优孰劣”

陈操之微笑道:“仙翁,这是第二难了,似乎应该进道院坐定再谈。”

葛洪哈哈大笑,上前挽起陈操之的手,并肩步入道院。

初阳台道院颇为简单,只有一间三清殿,供奉元始天王玉晨道君和太上老君,另外几间是丹房书房卧室和侍者道童的居室,一个小院,有数株葛洪手植的梅树。

葛洪携着陈操之的手到书房坐定,陈操之见四壁书架卷轴落落大满,不禁喜上眉梢,便求葛洪允许他借书回去抄录,五日之内必还。

葛洪幼时家贫,也是四处求书手抄,今见少年好学,甚是欢喜,道:“好,每次只借一卷,归还另借。”

道童奉上苦茶,这一老一少便问难辩论起来,陈操之对道家典籍所知不多,只有一部老子算是颇通经义,其他什么太清九鼎丹液经白虎七变经洞玄五符经他听都没听说过,但陈操之有识见,思路敏捷,用后世的化学知识来理解葛洪的金丹术,倒能频频马蚤到葛洪的痒处,毕竟隐居无知己是很寂寞的,胸中学问无人倾诉更是寂寞,所以,发如雪的老仙翁大为高兴,谈兴浓郁,不觉日已黄昏,天色昏暝。

陈操之惊起道:“啊,闻仙翁高论,小子受益实多,只是天色已晚,小子要赶回去了。”

葛洪犹自不舍,道:“让你那健仆回去报信,你就在道院歇下,明日再回,免得昏黑赶路。”

陈操之道:“家慈会倚闾盼归的,小子这就告辞。”

葛洪便不再挽留,叮嘱陈操之有暇即来访,道院藏书尽他浏览,又命那个仿佛是聋子的魁梧大汉送陈操之主仆一程。

第二十二章 两难

来福从钱唐县城赶回陈家坞时,天色已暮,两户佃客拖儿带女一共七口人已在九曜山北麓的农舍安置好,另有一老一少跟着来福进了坞堡,老的独臂,脸部伤疤纵横,少的年约十二三岁,却高大如成年男子。

来福心情很沉重,但操之小郎君交待的事他都一件件办妥,绝不懈怠。

陈母李氏正带着宗之和润儿倚着三楼栏杆朝北眺望,盼着陈操之归来,等了好久都没见人影,日已西下,倦鸟归林,眼睛都看酸了,但总想着也许下一刻,小冠葛衫的操之就会从那排柳林后转出,朝坞堡大步走来,所以就等了又等,却看到来福带着两个面生人回来,下楼去问知究竟,便道:“也好,就留下吧。”问那独臂老者姓名,说是叫荆奴,那少年才十二岁,名叫冉盛。

来福没看到陈操之,便问陈母李氏,陈母李氏蹙眉道:“跟着一个皂袍道人去宝石山了,到现在还没回来,真让老妇担心。”

来福有事急着要向陈操之说,顾不得一日奔波的疲劳,说道:“主母放心,来福这就去接小郎君,说不定很快就遇上了。”

少年冉盛在陈家坞只认得来福,便说也要跟去,独臂老头荆奴似乎唯冉盛马首是瞻,冉盛要跟去,他自然也要跟去。

来福便去厨下取了三竹筒水,十来个麦饼,与冉盛荆奴三人一路吃着往宝石山而去。

往北走出五六里,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五月初七的夜,上弦月还没有出来,星星又被云翳遮蔽,望出去都是黑朦朦的,只勉强可辨别脚下道路。

来福正后悔没有带灯笼来,就听少年冉盛道:“来福叔,那边有人来了。”

来福定睛细看,隐约见远处有一点微光缓缓移动,好似荧火一般,若不是仔细看还真辨不出来,赞道:“还是少年人眼睛好使。”加快脚步迎上去。

那点微光很快扩大成一盏灯笼的模样,来福双手围成喇叭状高声唤道:“是操之小郎君吗”

灯笼那边即应道:“是,小郎君回来了。”是来震的声音。

两边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来福还没来及说话,就见陈操身边那个挑灯笼的魁梧大汉将手中的长柄灯笼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大步就走,眨眼消失在黑暗里。

来福莫名其妙,好在小郎君和来震来德都在,也就不在意,挑着灯笼往回走,灯笼只照陈操之身前。

陈操之不安道:“来福,是我娘让你来接的吧,我在葛仙翁那里呆得太晚,让娘挂心了”又凝目细看来福带来的两个人,展颜道:“来福把他二人接来了哦,荆奴冉盛,很好,你二人以后就在陈家坞住下,日后要走,说一声便是,我备盘缠相送。”

“咦”少年冉盛记得那日西集上的陈操之,奇道:“你,你,小郎君如何说我二人要走既如此,为何收留我二人”

陈操之说道:“两位也是北地来的无籍流民吧,我陈氏并非士族,难以庇护你二人,一旦官府检籍就要抓你们去,只有事先一走了之。”

冉盛“哦”了一声,不再言语,这个十二岁少年有着非同寻常的沉稳。

来福一边走一边向陈操之禀明去钱唐县城所办之事,最后说到去冯梦熊府上问户籍时,来福语气停顿了一下,愁得不知怎么开口

陈操之便问:“冯叔父不能帮你办户籍吗”

来福应道:“是,冯县相很气愤,说原本办户籍不是难事,是鲁主簿故意刁难,说什么要按律办理,不该占有的荫户必须清理出来,移送侨州安置。”

永嘉南渡之后,江淮以北土地沦陷于胡族铁蹄之下,大批流民南迁,往往是举族举县的大迁徙,这上百万北地流民来到江南,东晋朝廷为了管理他们,便在江南地广人稀之地按流民原先所在的州县设立相应的侨州侨郡,同一州郡的流民依旧居住在一起,以便管理,来福是兖州人,侨兖州在哪里他都不知道,反正不是什么好地方,迁到那里去日子会很艰难。

陈操之道:“办个户籍不算什么违律,按理说鲁主簿不会这么驳冯县相面子的”

来福愁眉苦脸问:“那是为何”

陈操之不答,说道:“来福你不要着急,会有办法的。”

一边闷头赶路的少年冉盛道:“来福叔莫急,真要是不行,到时你一家与我和荆叔一起逃跑便是,等七月检籍结束后再回陈家坞,县上的什么鲁主簿难道还能整天候在这里”

流民,流民,就是到处流动,官府拿他们也没办法。

来福考虑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一家人,说道:“只怕县署的官差会为难操之小郎君,我一家可是注了陈氏家籍的荫户。”

陈操之道:“现在距七月检籍还有两个月,咱们还有时间准备应对之策,既然鲁主簿假公济私要为难我钱唐陈氏,那我就让他钱唐鲁氏沉沦到底”舒缓了一下语气,又道:“先不说这些,来福你放宽心,西楼陈氏与你来福一家绝不会分离的,陈家坞就是我们的家园。”

陈操之说话一向温文尔雅,这样激烈的措词来福是第一次听到,知道小郎君动怒了,不过小郎君真有对付鲁主簿的法子吗不管怎么样,小郎君的话让来福比先前安心多了。

陈母李氏宗之润儿,还有小婵青枝曾玉环来圭来圭的妻子赵氏,都在门前候着,远远的看到一盏灯笼转过柳林,小婵青枝等人便一齐欢呼道:“操之小郎君回来了,回来了”

陈操之加快脚步,来到母亲跟前,看着母亲衰老的容颜和欣喜的眼神,长跪道:“娘,孩儿让娘担心了,孩儿以后再不会晚归了。”

陈母李氏赶紧搀起道:“回来就好,去宝石山一来一回四十里路呢,腿都走痛了吧”

陈操之道:“还好,孩儿体格比以前强多了。”

陈母李氏听了欢喜,携了儿子的手进坞堡大门,却见祖堂前踱过来一人,看那走路的样子就是个浮薄之人,这是陈操之堂伯陈满的次子陈流,在县署做不入品的小吏,蝇营狗苟,名声颇恶。

陈流笑嘻嘻道:“七叔母把十六弟找回来了十六弟即将成丁,还这么让七叔母操心,真是不”

“是老妇命我儿去宝石山访道,晚归片刻有何妨”

陈母李氏哪里容得这个人品甚劣的陈流说操之半句不是,冷冷地打断陈流的话,携着儿子的手盛气走过。

陈流很是恼火,冲着陈操之的背影叫道:“过几日县上便要差人来给陈氏田产重新评定品级,七叔母和十六弟不着急吗”

在东晋,只要是可以比较的物事都分品级,田地也按膏腴贫瘠分为九品,西楼陈氏的二十顷地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下品,下品田地缴纳租税要比上品田地少很多,若全部调为上品田地,那西楼陈氏的佃户都会承担不起租税,而且陈操之一家也要支付巨额赋税。

陈母李氏脚步稍一停顿,有些迟疑。

陈操之搀着母亲,轻声道:“娘,我们走,不要理睬,他这是要挟。”

第二十三章 异相

给农户田产评定品级之举弊端极大,朝廷官府并不能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租税收入,却给了j吏猾胥剥善害民贪赃枉法的机会,有些吏治黑暗的郡县甚至造成农户树不敢种田不敢垦,屋墙颓败都不敢加泥的地步,生怕被提了品级升了户等,遭受繁重捐税的敲剥。

但钱唐县这些年来吏治一直还算清明,而且品评田产是十年一次的,因为十年间土地肥瘠或许会有变化,吴郡十二县上次田产品评是七年前,还未到十年之期,这鲁主簿一上任就要这样折腾善良农户

陈操之安慰母亲不要多虑,西楼陈氏的二十顷地都在明圣湖畔,怎么也不可能评为上品田地

明圣湖这一带两百年前几乎没什么居民,因为以前这湖与海相接,水是咸的,就连打出来的井水都是咸的,后来湖与海隔开后,附近山涧的水往湖里聚集,年深日久,这湖水逐渐成了淡水,湖边也就逐渐有了人家。

陈母李氏道:“就怕北楼的那个陈流暗地里捣鬼,怂恿你六伯父谋夺我西楼田产的其实就是这个陈流,陈流在县署做刀笔吏,说那些话不会是空口无凭的,得防着他点。”

陈操之想了想,说道:“明天孩儿找四伯父说说这事,家族内部的事就在家族内部解决娘,你好好歇息吧,不要太操心,有孩儿呢,孩儿如今长大了是不是”

陈母李氏慈爱地摸了摸儿子的脸颊,道:“你也才十五岁嘛,就要为家事操心,每日还要勤学苦读,娘看着都心疼好了,丑儿也早点歇息,今日走了这么远的路,就不要再熬夜读书了,听到没有”

陈操之唯唯而退,回自己卧室时看到书房里亮着灯,小婵和青枝在等着伴他夜读呢,这才记起今日走得匆忙,在葛仙翁书房里选好的淮南鸿烈内篇第一卷忘了带回来,只有过几日再去取了,当即上前微笑道:“小婵姐姐青枝姐姐,我娘命我早点歇息,今日就不夜读了,我也的确累了,半日时间四十里路来回,先前不觉得,现在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小婵即道:“让青枝给小郎君捏捏腿吧。”

“啊”青枝惊道:“是小婵自己想给小郎君捏腿,却借我说口。”

小婵红了脸,自我譬解道:“都服侍过小郎君沐浴,捏捏腿又怎么了”

陈操之笑道:“哪敢劳烦两位姐姐,好了,我去睡了,明日早起登山。”

回到卧室,陈操之自己给自己按摩了几下腿,倒头便睡,虽有烦心之事,但相信自己能够解决,睡得依然香甜。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除了双腿还有点酸胀之外全身精力尽复,洗漱毕,照例下楼准备上九曜山练习吹箫。

来德已经等在大门口,少年冉盛和独臂荆奴也在。

昨日来福问那荆奴会什么手艺,答曰会打铁,不过现在断了一臂,怕是打不了铁了。

来福也没指望这一老一少能帮上多大的忙,便安排二人暂时看门守院以及照看那三头鲁西牛,农忙时再下地帮忙,也许还没等到农忙,他二人就要跑了。

少年冉盛也想随陈操之登山,陈操之答应了。

史载晋武帝司马炎人物魁伟,立发委地,两手过膝,这少年冉盛虽然站着不能两手过膝,但也没差多少,真是异相,而且善能奔跑,登山渡岩如履平地,其实他也没怎么跑,但没两下就超到陈操之和来德前面,站在那等。

陈操之知道来德脚力也健,鼓励来德与冉盛比赛,看谁先到达山顶

胜负完全没有悬念,落在后面的陈操之仰头望,人高马大的冉盛矫捷如猿,登山宛若在平地上奔跑一般而论快,来德憋足了劲却是越追离得越远。

等陈操之到得峰顶,就听来德很不服气地道:“能跑不算本事,咱们比力气,看谁大”十六岁的来德很有两膀子蛮力。

冉盛问:“怎么比”

来德四处看了看,指着陈操之时常坐着吹箫的那块大石头道:“就比这个,搬得动这块石头我就服你。”

冉盛问:“来德哥你搬得动”

来德老实道:“我搬不动,只能摇晃它几下,只怕有三百多斤重吧。”

晋制度量衡一斤约为后世的三百五十克,即便是成年壮男也搬不动这样的大石头。

十二岁的少年冉盛却道:“我试试。”摩拳擦掌,弯腰扳定大石头,猝然发力,石头离地数寸,然而力有不逮,石头重又落回地面。

来德咋舌道:“你强,你强,我不如你。”

冉盛道:“这不算,我也没搬起来,我再试一下。”

陈操之立在一株矮松下,只见冉盛深吸一口气,塌腰昂头,那眼珠子陡然变得血红,额角青筋直绽,“嗨”的一声闷吼,竟将那块大石头举至胸前,还走了两步

来德是目瞪口呆了,陈操之道:“当心,莫砸到脚。”

“砰”的一声岩石震动,石头落地。

一直到下山时,冉盛的红眼珠才恢复正常。

在坞堡门前,陈操之又遇到了北楼的陈流,陈操之彬彬有礼地招呼了一声:“七兄早”。

陈流以为陈操之终于沉不住气要开口相求了,心里得意,面上冷笑:“十六弟,早起登山好快活啊。”

陈操之道:“这次品评田产,不知由哪位县吏主持,七兄想必知道。”

陈流本不想回答,转念一想若不回答会被陈操之误会,这少年人懂得什么,你不回答他还以为你不知道,便道:“我自然知道,便是县上鲁主簿,鲁主簿前日亲口对我说的。”

“哦,鲁主簿亲口对你说的。”陈操之重复了一句,又道:“若我请七兄代为关说,需要备多少钱帛”

陈流光着眼问:“你求我”

陈操之淡淡道:“算是吧。”

陈流看着陈操之那超脱淡然的样子心里就不痛快,求人也要有求人的样子嘛,胁肩谄笑会不会,他陈流在鲁主簿面前不就是这样的吗,欺陈操之年幼,直截了当道:“十顷地,立字画押到我名下,我自会代你关说,日后杂役也给你免了。”

陈操之点点头:“明白了。”转身便走。

陈流以为陈操之要去请示母亲,说道:“关说要趁早,莫要迟疑,不然的话事到临头悔之晚矣。”

陈操之头也不回道:“七兄等着,过一会请你到祖堂说话。”

陈流看着陈操之挺拔的背影向西楼而去,觉得心里还是不痛快,虽然十顷地即将到手。

第二十四章 逐出陈家堡

早餐后,陈操之没有像往常一样入书房读书习字,他向母亲说了一声,便去南楼见四伯父陈咸,陈咸是现在钱唐陈氏的族长。

陈操之请四伯父召集族中长辈和陈氏成年男丁到祖堂议事,说是关乎钱唐陈氏兴衰的大事,他要当面向族中长辈以及陈氏子弟陈说。

陈咸猜到陈操之所为何事,问:“操之,你都想好了吗”

陈操之道:“唯愿四伯父为全族着想,主持公道。”

陈咸道:“好,我自会为你说话。”

“有序堂”内,未出外的陈氏成年男丁十余人,肃然跪坐,东南西北四楼分列四席,西楼一席只有陈母李氏和陈操之二人;东楼也是母子二人,其子陈谭原是南楼陈咸的次子,过继给东楼为嗣,已育有二孙;南楼有陈咸及其二子,还有一个已成年的长孙;北楼陈满,四个儿子有三个在这里,面相轻薄的陈流自然也在其中。

陈流以为西楼要郑而重之地在族中长辈和子弟面前把田产析一半给他,暗暗得意,面上不动声色,装出肃穆的样子,准备等下陈操之提出分析田产时,他起先推辞不受,让之再三,最后出于同族兄弟的友爱,才勉强接受。

在陈流看来,西楼孤儿寡母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虽然听闻陈操之赛书法让褚文谦失了面子,但耳听为虚,西楼陈氏弱势是显而易见的,鲁主簿要敲剥他们,西楼根本就只有自认晦气。

族长陈咸开口了,先说了一通礼义传家忠孝友悌之类的话,然后夸奖了西楼陈操之叔侄的勤奋好学,又说陈操之此次去丁氏别墅,书法扬名,将小婵青枝二婢带回,为钱唐陈氏增添了光彩云云。

在陈咸示意下,陈操之正了正衣冠,由跪坐改为跽坐,先向在座叔伯兄弟问好致意,话锋一转,说道:“四伯父说忠孝友悌,让我想起一个先贤友悌之事,我闻后汉光武年间,会稽郡有个许武,其父早亡,有二弟,一名晏一名普,都还年幼,许武耕作劳动之时,让两个幼弟在边上看着,夜里教二弟读书,许普不听教导,许武就自己去家庙下跪告罪,认为是自己的过错”

历朝君主大多提倡“以孝治天下”,孝亲友梯是普世的准则,深入人心的,在座的除了陈流隐隐觉得不对劲之外,其余的都点头赞叹。

陈操之继续说道:“许武因为勤学和友爱,在乡闾扬名,被推举为孝廉,许武心想自己名声地位是有了,但两个弟弟名声未显,于是分田产为三,他自己取肥田广宅,粗劣的分给两个弟弟,二弟并无怨言,时人又都称颂许晏许普,而鄙薄许武,因此,许晏许普都得举孝廉为官,许武这才遍邀宗亲,含泪陈说当年分产的缘由,把田产还给了两个弟弟。”

“有序堂”上的陈氏族人还在赞叹许武友悌并且智慧,陈操之突然站起身来朗声道:“诸位堂伯堂伯母在上,操之有一言要告之诸位长辈和族中兄弟,方才七兄陈流,说县上要重新品评田产,让我分一半田产给他,好行贿鲁主簿,他可以保我西楼剩下的田产不升品诸位长辈明鉴,七兄此言此行莫非就是要学许武自毁名声”

“有序堂”上一片哗然,随即所有的声音像被一张大手猛然攫去,变得鸦雀无声,在座诸人的目光都聚在陈流身上。

陈流没有想到陈操之会借许武之事为引子,突然把火引到他身上,惊慌失措,张口结舌,支支吾吾道:“胡说,我怎会自毁名声,我,我”

陈操之毫不动气,从容问:“七兄既不是想学许武自毁名声,难道是实心要与外族勾结,吞我西楼田产”

陈流擅长背后捣鬼损人,这样正面对质就理屈心虚了,口不择言道:“是鲁主簿要盘剥你,与我何干”

陈操之问:“那你为何要我十顷地”

陈流无言应对,东楼南楼的目光都盯着他呢,面皮胀紫,向他爹爹陈满求救:“爹,我的确是想帮助十六弟。”

陈满老着脸皮对陈操之陪笑道:“操之,都是族中兄弟,有话好好说,你既不肯析产让我北楼代你服役,谁又会强逼你自上次之事后,六伯父什么话也没说吧”

陈操之道:“六伯父,你是长辈,操之问你一句,勾结外人,图谋同族的田产,依家族宗法该如何处置”

一听这话,陈满倒吸一口冷气,晋人最重宗族,因为世道不宁,只有宗族才可以信任可以托生死,同族之人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可以生存下去,所以勾结外人损害本族利益是人人唾弃深恶痛绝之事,陈满也不敢替儿子再辩,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骂道:“你这劣货,还不向西楼赔罪向四伯认错”

陈流恼羞成怒,梗着脖子不服。

陈操之道:“四伯六伯三伯母,想我先祖长文公制订了九品官人法,现在却连长文公的子孙都不能列入士族,实在可叹,但事在人为,咎由自取,我钱唐陈氏未尝没有再兴的机会,也极有可能继续沦落,传言七兄在县上风评颇恶,我父我兄,还有四伯为品官时的家声已被败坏殆尽”

“胡说,我风评甚佳,鲁主簿极是赏识我。”陈流张牙舞爪面容扭曲,一副想咬人的样子。

陈操之道:“嗯,你把族中兄弟的田产拱手献上,鲁主簿自然要赏识你。”

“你”陈流嘶声怒叫起来。

陈咸大声道:“陈流,肃静,祖堂容得你喧哗吗”

“有序堂”安静了下来,只有陈流“呼嗤呼嗤”的喘气声,陈操之悄立一侧,静若处子。

陈咸处事向来温和,说道:“勾结外人谋夺族中兄弟的田产,按宗法是要逐出宗族的,姑念陈流是被外人蒙蔽,一时糊涂,责以掌嘴二十,罚钱帛若干,悔过自”

没等族长陈咸说完,陈流就暴跳起来,吼叫道:“责我掌嘴罚我钱帛,休想”指着陈操之道:“陈操之,你走着瞧,你的田产我不取也早晚被别人取,鲁主簿”

族长陈咸动真怒了,厉声道:“要夺操之的田产,就是与我钱唐陈氏为敌,我钱唐陈氏誓死与其周旋到底从今日起,陈流,你不再是钱唐陈氏子弟,族中分配给你的田产即日收回,再敢以钱唐陈氏自居,我亲到县上掌你的嘴”

陈满从未见堂兄如此动怒,惊得不敢吱声,而且这个逆子也的确太猖狂,这时不知进退敢顶嘴,真是不知死活的劣货啊

陈流气势一挫,不敢大喊大叫,咕哝道:“不是就不是,又不是什么高门士族,好稀罕吗”斜着肩膀往外走,表示他不在乎,又横了他爹陈满一眼,恨他爹爹不为他力争。

陈流平时很少住在陈家坞,他在钱唐县城有房产,妻儿都住在那边,这时也无颜面在坞堡多耽搁,叫上仆役,驾上牛车回县城,一路愤愤不平,咒骂陈操之咒骂陈咸,发誓要让陈操之倾家荡产

但离陈家坞愈远,陈流就愈凄惶,一颗心空空落落无所依凭,当今之世,没有家族的支持和庇佑,一个人很难立足,很容易受欺凌。

陈流是又愤怒又害怕,却就是没想过是他自己做错了事,即便有错,那也是别人的错。

第二十五章 母病

陈流被逐出“有序堂”之后,堂上气氛凝重,族长陈咸环顾东西南北四楼子弟,肃穆道:“操之说得不错,我先祖长文公位列三公,子孙却不得为士族,实乃耻事,这固然有司徒府不察谱牒司品评草率的缘故,但陈氏百年来未有杰出人物却是不争的事实,庆之亮拔清通,为一时之秀,才望驰名州郡,肃弟与我皆寄予厚望,可惜早夭”

陈母李氏想起亡儿,眼泪一颗颗滴在苇席上,陈操之伸手轻轻覆盖着母亲的手背,意示安慰。

陈咸继续用那庄严的语气说道:“钱唐陈氏虽非士族,但门风清誉并不在杜戴丁禇之下,入品之官代有其人,远不是其他寒门庶族能比的,何故就是因为陈氏诗书弦歌不绝,可如今,除了西楼操之叔侄依然坚持每日读书习字之外,其余三楼子弟都只是应付了事,有谁是真心实意读书求上进的都是只求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以钱帛多寡为得失以田谷丰歉为悲喜,完全忘了这世间除了吃饭穿衣之外尚有求知修身之道像陈流更是恶劣,谄事上司,谋人钱货,早晚要遭刑律惩处,这也是我平日姑息之过”

说着,陈咸长跪向族人谢罪,然后问:“今日逐出陈流,诸位有无异议”

堂上一片默静,过了一会,陈满负气道:“无异议,只要族长应付得来鲁主簿就行。”

一向温和近乎怯懦的陈咸今日终于有了一族之长的担当和气概,沉声道:“鲁主簿又如何我虽已去职,但县上汪府君见了我也要称一声子柳兄,鲁主簿也不过出身寒门,能一手遮天吗你们要明白,鲁主簿欺凌操之就是欺凌我钱唐陈氏,我族人若不能一致御外,钱唐陈氏危矣。”

陈满不再吭声,其余族人自然也无异议,陈流平时就是惹人憎厌的,连他自己同胞兄弟都恼他。

族议结束,陈咸留陈操之母子单独说话,陈母李氏感谢族长主持公道,陈咸道:“一个家族,只要有一个杰出人物,整个家族都会门楣生彩,这是我对操之的期望。”

陈操之跪坐着一躬身,金声玉振道:“操之会努力的。”

陈咸点点头,问陈操之昨日去宝石山访道的经过,得知葛洪葛仙翁允诺操之可以随时借阅其藏书,惊喜道:“葛稚川蔑视功名孤傲不群,他看得上的人物不多,能与你如此相投,可谓有缘,他由儒入道学识极丰,你以后要多向他请教。”

陈操之应道:“是。”对这个四伯的印象大为改观,当即把鲁主簿可能与禇文谦勾结来打击陈氏的猜想说了出来,又把冯梦熊说的鲁主簿冒注士族之事也和盘托出。

陈咸思量了一会,说道:“说起来这个鲁主簿当年就与我不睦,现在有禇氏撑腰,倒是可虑,不过他自己品行不正,妄想欺凌我陈氏,逼急了,我亲去郡上见陆使君,看他鲁氏会落得什么下场操之你不必忧虑,念书习字不要耽误,你现在已经小有名声,还要争取在九月初九登高雅集上崭露头角,若能被郡上的中正官看中,擢入品级,就算是第九品,你也从此不必再担心服杂役的事,入品的贤才即便未授官职,也不用再服劳役。”

陈操之道:“多谢伯父教导,操之记住了。”

陈咸皱了皱眉头,又道:“不过来福的荫户怕是保不住了,鲁主簿要在这点上发难,我陈氏无理可辩,现在离七月检籍尚有两个月时间,你自己妥为安排吧。”

陈操之搀着母亲回到西楼,来福父子方才看到陈流又恼恨又羞惭地驾车离开了陈家坞,不明白怎么回事,这时才得知祖堂发生的事,陈流被逐出陈氏宗族了,真是大快人心,夸赞操之小郎君有辩才。

陈母李氏看着来福一家憨朴的笑容,心里沉甸甸的,来福一家在这里安居乐业十多年,来福的长子来圭是在这里娶亲成婚的,其妻赵氏已有身孕,次子来震正与黄佃户之女议婚,一切都在陈家坞扎根,这要是被赶走迁去侨州,就好比参天大树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