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第66部分阅读(1/1)

府午宴,刘尚值说罢正事,然后笑嘻嘻道:“大陆尚书近日去了扬州,子重可放心赴宴。”

陈操之便与刘尚值去陆纳府第,陈操之现在也是品官,非复从前白身,陆纳在正厅相见,寒暄数语,便邀入书房长谈。

陆纳摒去侍候的僮仆,目视陈操之,问:“操之昨日入都的”

陈操之应道:“是。”

陆纳问:“可曾见到葳蕤”

陈操之微窘,答道:“在新亭偶遇。”

陆纳早已猜到,轻轻一叹,又问:“操之若娶不到葳蕤,又当如何”

陈操之应声道:“终生不娶。”

陆纳默然,书房里寂静无声,良久,陆纳缓缓道:“操之德才兼备,我甚赏识,你与葳蕤情投意合,我岂能不知,但门第的悬隔你也是知道的,唉,我陆纳竟不能为自己的爱女择婿,诚可叹也,昨夜我苦思得一个法子,若操之肯依我之言,我愿把葳蕤许配给你”

陈操之心跳加快,手心微汗,神情依然镇定,恭恭敬敬道:“请使君明示。”

第六十七章 巨舟浮海

陆纳既感叹不能按自己心意为爱女择婿。却又说有一法子,只要陈操之肯依他之言,就可以让葳蕤下嫁,这自相矛盾之语让陈操之很是诧异,一时猜不透陆纳要说些什么

陆纳凝目陈操之,徐徐道:“葳蕤深爱于汝,非汝不嫁,我知她的性子,实拗不过她,我陆纳只有这样一个女儿,岂忍她伤心只是世家大族婚姻都讲究门第相当,这不是我一个人能一意孤行的,所谓名士放旷特立独行,其实也是有深切悲哀和无形拘束的,并不是真能肆意妄为,周礼云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姻事关宗庙和后世,所以葳蕤的婚姻不是我能作主的,这是整个吴郡陆氏的意向。联姻即代表家族”

说到这里,陆纳停顿了一下,语气更缓道:“操之亦深爱葳蕤,有不得葳蕤则终生不娶之语,我甚感动”话锋陡转,问:“操之可知前汉梁鸿孟光夫妇之事”

陈操之一听陆纳问的这句话,顿时明白陆纳想说些什么了,成语“举案齐眉”就是指梁鸿与孟光夫妇,梁鸿是扶风平陵人,自幼家贫,但刻苦好学,有节操,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豪门势家慕其高节,欲以女妻之,梁鸿拒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貌丑而贤,梁鸿聘之,婚后,梁妻孟光问:“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梁鸿道:“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又迁居江东。隐居终生

陆纳以梁鸿孟光的故事来暗示陈操之,陆纳所言愿意把女儿陆葳蕤嫁给他,前提是陈操之必须隐姓埋名避居世外,这样陆氏既不会因为与钱唐陈氏联姻而损及声誉,陆纳也可以成全女儿的心意,可以与陈操之长相厮守,这虽非上策,亦有些自私,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陆纳知道以葳蕤的性子,若最终与陈操之睽隔分离,真的是会悒郁而死的,所以愿意以这种办法来成全这对有情人,说起来要瞒过悠悠世人耳目也是极难的,只是陆纳爱女心切,苦思一夜,出此下策,今日召陈操之来,出言以讽之

对陈操之而言,这面临重大抉择,他爱陆葳蕤。与之偕老是他的梦想,也是他努力向上的重要动力,而归隐山林同样是他所期望的,偕美归隐岂不是很好的结局,但这需要一个太平盛世,而现在,江左貌似太平,其实危机重重,一旦爆发将玉石俱焚,陈操之熟知历史走向,要他去隐居无异于釜中游泳的青蛙,釜中水尚清凉,暂时可以优游,但釜底薪火渐旺,早晚水会沸腾,而且陈操之并非孤家寡人,他有自己的亲人宗族,他不能为了一己之欢抛下他们不顾

书房窗明几净,日光从窗棂格穿照进来,在莞席上铺着变形的格印,寂静无声中时光流逝。

陆纳看着陈操之白皙俊美的容颜,宛若墨画的双眉微蹙又扬起,轩轩朗朗,如朝霞轻举,如此品貌,正是葳蕤良配啊,当下静坐相候,等待陈操之答复。

半晌,陈操之微微一笑。说道:“使君,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今之世不比前汉,恐隐居而不可得,梁鸿孟光赁舂于吴,不也被吴人皋伯通认出来了吗,陆氏大族,耳目众多,此事难为也,何况使君有宗族之累,我亦负家族之望,我爱葳蕤,我决不愿委屈她,这与私奔何异我与葳蕤有三年之约,我希望能三媒六聘迎娶她入我陈氏之门,门第虽森严,亦不是亘古不变的,请使君相信我能做到,当然,这也需要使君成全。”

陆纳听陈操之这么说,心里有些失望,同时又感到轻松。陈操之说得没错,这事很难瞒得过去,若是事泄反而更损声誉,不免有些惭愧,心道:“我一向沉稳,为女儿之事竟如此心浮气躁,反不如操之冷静只是操之是不是过于冷静了”当下一笑置之,说道:“偶然想起举案齐眉之事,说说而已,不过既然操之这般笃定,认为三年之内定能娶我陆氏女郎。我倒想听听操之的打算。”

陈操之有些为难,踌躇未语,就听得廊庑外陆夫人张文纨的声音在问:“陈郎君在这里”

有小僮答道:“回夫人的话,陈郎君与家主在书房里相谈。”

陆纳站起身,低声道:“你亦无把握对吧,唉,你是误了我家葳蕤了”

陈操之道:“使君,晚辈很努力,若三年真不成,愿造巨舟与葳蕤避居海外。”

说话间,陆夫人张文纨已步入书房,身后跟着的是含羞的陆葳蕤。

陈操之拜见陆夫人张文纨,又向陆葳蕤见礼。

陆葳蕤脸色绯红,白净的额角微有些汗意,向陈操之还礼,看了爹爹陆纳一眼,走到爹爹身畔端端正正跪坐着。

陆纳道:“操之精于医道,今日请你来是为拙荆诊治文纨,你自对操之说有何不适。”

陆夫人张文纨笑吟吟打量着陈操之,问道:“操之是昨日入都的,何日回姑孰”

陈操之道:“奉桓大司马之命,征祝英台入西府,大约要在建康盘桓十余日张姨有何贵恙,先不必说症状,且容晚辈先给你切一下脉。”

陆夫人张文纨把右手搁在书案上,陈操之膝行而前,坐到书案另一侧,调匀呼吸,右手三指搭在陆夫人右腕寸口上,感觉脉滑如珠走盘,流利不定,又觉陆夫人气血颇旺,比上次在瓦官寺为她切脉时健旺得多,暗暗点头,因问:“张姨是否觉得性躁易倦常常渴睡”

陆夫人张文纨看了一眼坐在陆纳身边的陆葳蕤,心道:“这都是你对操之说的吧”

陆葳蕤微微摇头,心道:“我是对陈郎君只对陈郎说张姨厌食头晕。并未说性躁渴睡,这是陈郎搭脉搭出来的。”

陆夫人张文纨点头道:“是,总是觉得睡不够,食不甘味,常觉欲呕。”

陈操之轻声问:“天葵许久不至”

陆夫人脸一红,应道:“已迟二十日矣。”

陈操之微笑起来,向陆夫人和陆纳分别作揖,说道:“恭喜陆使君,张姨应该是有孕了。”

陆纳瞪大眼睛,又惊又喜,再看夫人张文纨,张文纨含羞低头,陆葳蕤则是喜不自胜。

陈操之道:“张姨年已三十五,怀孕不易,需小心保养,勿使有失。”

陆纳连连点头,喜笑颜开。

张文纨欢喜自不侍言,原有的彷徨忧虑霎时间烟消云散,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对陈操之福了一福,虽未说什么,但感激之情不言自明,上月二伯陆始还问起何时把四叔陆谌的幼子陆隆过继为嗣,张文纨嗫嚅不敢插一言,现在有了身孕,虽不知是男是女,但不自禁的就气壮了,对陆纳道:“陆郎,这可都是操之的良方之效,真不知该如何相谢”

陆纳道:“自当重谢。”

陈操之岂敢居功,也不方便说什么效劳分忧的话,客套几句,便起身告辞。

张文纨道:“操之且慢,我上月画了一幅茑萝图,还要请你指教呢,葳蕤也画了同样的一幅。”便命侍婢去取画来。

不移时,两幅画取到,展开看时,取景角度画法皆相似,几乎像是一幅临摹另一幅。

张文纨笑问:“操之可辨得出来哪一幅是葳蕤所画”

陈操之怒指着右首那幅茑萝图道:“这应是陆小娘子所画。”

张文纨问:“何以见得”

陈操之略一迟疑,说道:“张姨的这幅富贵典雅落落大方,陆小娘子的这幅淡雅清新意趣天真。”

陆夫人张文纨含笑道:“葳蕤这幅用色的点染法我可是不及啊。”

在这个时代,小写意点染法是陈操之的独创,陆葳葳在瓦官寺与陈操之携手作画,得陈操之传授,归来细细揣摩练习,颇有所成。

陆葳蕤含羞道:“娘亲取笑我,我哪里有娘亲画得好呢。”

张文纨一笑,对陆纳道:“陆郎,我想到后园走走,有些胸闷呢操之再坐一会,等下我还有话问你。”说着便起身出书房。

陆纳知妻子心意,笑了笑,也起身迈步出书房,侧头看了一眼女儿陆葳蕤,葳蕤立起身来,颇显局促羞赧,见爹爹看过来,便跟了上去。

陆纳摆摆手,与夫人张文纨往后园去了。

陆葳蕤回过身来,已是满脸笑意,与陈操之隔案跪坐,眸子里喜色盈盈,说道:“爹爹和娘亲都是喜上眉梢呢。”

陈操之微笑,把先前陆纳说的话告诉了葳蕤,问:“葳蕤以为我该如何作答”

陆葳蕤脉脉凝视陈操之,温柔道:“陈郎不是已经回答了吗,还要考我你答应了我三年之期,我信你。”

陈操之心中感动,在陆葳蕤面前,他不需要解释什么,嗯,倾心,就是这种感觉。

第六十八章 永别罗浮山

琅琊王司马奕即帝位之后。身为琅琊王友的陆禽转迁侍御史,侍御史乃是六品官,受命于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权力很大,非世家大族且有令誉之人不能担任,年方二十四的陆禽自是志得意满。

这日午前,陆禽自台城归来,桓温所奏的便宜七事已由中书侍郎郗超呈至尚书令王述案前,这便宜七事的其中两项关系重大,一是官吏台制冗余,人浮于事,宜并官省职,这究竟要裁减哪些官吏就牵连甚广;二就是大阅户人,实行土断,这更是涉及江东士庶的头等大事,陆氏作为拥有奴童佃客部曲上万的三吴大门阀,对此自然是极为关注

父亲陆始去扬州公干,陆禽便想先与叔父陆纳商议一下,至门房看到高大魁梧的冉盛和两个面生的武弁在饮酒。冉盛看到他,视若无睹,不怒自威的样子。

陆禽眉头一皱,召管事来问,得知叔父正宴请陈操之,陆禽又惊又怒,就想入内质问叔父意欲何为,难道还真要把蕤妹嫁给陈操之只是叔父陆纳因为无子,对侄子辈就寄予厚望,端肃严厉,陆禽和兄长陆俶都畏惧叔父陆纳,陆禽不敢当面与叔父争执,踌躇了一会,心想:“我要亲眼见证叔父在府中宴请陈操之,待爹爹回来叔父也抵赖不得。”当即入厅中拜见叔父,对陈操之则视而不见,予以无言的羞辱。

陆纳一向节俭,请陈操之用午餐不过是淡酒三升鹿肉一柈而已,见侄儿陆禽来,他知陆禽与陈操之有隙,担心二人起冲突,也没让陆禽在此用餐,略说几句,便挥手让陆禽退下,把个陆禽气得脸发青,恨恨而退。

陈操之对陆纳说了即将开始大土断之事,陆纳道:“该如何办便如何办。如果桓大司马真能一视同仁严法推行,我陆氏也不会阻挠犯禁,陆氏所属的奴童佃客有脱离户籍的将重新编入户籍接受检阅。”

陆纳少有清操贞厉绝俗,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王述雅重之,与其兄陆始相比,陆纳更具声望,陆始对朝廷时有怨言,认为渡江的北地士族损害了南人的利益,常怀不忿,而陆纳则包容并蓄心胸开阔,眼光比陆始长远。

用罢午餐,陈操之辞了陆纳回顾府,果不其然,陆禽在横塘北岸拦住了他,怒气冲冲道:“陈操之,我叔父与你说了些什么,真要招你为婿”

陈操之冷眼看着陆禽,陆始有两个儿子,长子陆俶现为会稽郡丞郎,浮靡奢华才具平平,而眼前这个陆禽。更不是能守祖宗家业之人,因陆葳蕤的关系,陈操之是不愿与陆始父子冲突的,然而陆始刚愎自用陆禽更是视他为眼中钉,陈操之自知无法与陆始父子和解,他要娶陆葳蕤,陆始父子就是拦路石,得想办法搬去,依目下形势和陆始父子不明智的性情,他并不需要刻意针对陆始父子做些什么,只需因势利导便可

陆禽见陈操之冷冷打量他,不答话,一副冷傲不屑的样子,更是气愤,怒道:“陈操之,你莫要以为我叔父待见你,你就能娶到陆葳蕤,这不是我叔父一人说了算的,我父亲不会答应,陆氏自嫡系至远房都不会答应,你还是死了这条心,早早寻个寒门女子传宗接代去吧。”

陈操之毫不动气,不温不火道:“陆禽,我还是那句话虞氏必后悔将女郎许配给你,而我,绝不会让陆氏后悔。”说罢,与冉盛带着两名西府武弁扬长而去。

陆禽又被气得脑袋发晕,不但陈操之意态骄人,就连那个冉盛也变得倨傲冷厉。心里恨恨道:“陈操之,你莫要以为攀附上了桓温就目中无人,桓温有不臣之心,早晚身败名裂,到时我要看你陈操之是何下场”

离了横塘,陈操之也是摇头苦笑,又暗自庆幸,还好陆禽只是葳蕤的从兄,若是嫡亲兄长,不免投鼠忌器,那还真是难办了,而现在,用陆使君的话来说该如何办便如何办。

陈操之回到顾府,却见顾恺之在陪一个道人说话,那道人五十开外,身材矮小容色黧黑,见到陈操之,稽首道:“陈公子,贫道李守一,师从抱朴仙师修道,奉仙师遗命,特从罗浮山来见陈公子”

陈操之听得“遗命”二字,眼泪顿时夺眶而出。跪倒在地,悲不自胜,葛洪年过八旬,早晚有驾鹤西去的一日,陈操之也知正史所载葛洪就是八十一岁仙逝的,这几年心里常常牵挂着,但因岭南路远,音讯难通,一直未得葛师消息,此时听得道人李守一奉葛师遣命远道来见他,心里哀痛至极。想起在初阳台道院葛师对他的殷殷教导,临去罗浮山还想着写信向陆纳徐邈举荐他,又想起四年前在明圣湖畔与葛师分别,葛师言道:“操之,人生离别,自古皆然,你不必太伤感”未想那一别就是永别

李守一见陈操之伤感,亦含泪道:“陈公子不必伤怀,葛师霞举飞升忘其形骸,已列仙矣,我等不必效俗人悲伤。”解囊出书贴与书卷一册,递给陈操之道:“这是葛师遗命交给陈公子的。”

陈操之拭泪,恭恭敬敬先览书贴,是葛师亲笔,古朴苍劲的雁尾章草,葛洪从广州刺史庾蕴那里得知陈操之近况,对陈母李氏病逝表示哀悼,对陈操之这几年苦学养望声名雀起甚感欣慰,说陈操之改命之途已行至中道,宜勉之,又说此后两年三吴之地必有大瘟疫流行,望陈操之奏请有司妥为防治,书帖最后写道:“仲尼称自古皆有死,老子曰神仙之可学,夫圣人之言,信而有徵,道家之说,诞而难用。岂其然哉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也。吾生也有涯,吾所求者,其在仙云缥缈间乎”

陈操之又取那册书卷看,扉页上书三个篆字疬气论,开篇便写道:“余闻上党有赵瞿者,病癞历年,众治之不愈,垂死”

这是葛洪六十年行医施药总结的对疬气瘟疫的辩析和防治。比肘后备急方所论的伤寒时行温疫更进了一步,增加了对虏疮即天花癞麻风疟疾等传染病都的论述和防治,录有“辟瘟疫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温病散”诸多方剂

陈操之心道:“万卷玄言哪里及得上葛师这薄薄一册疬气论”

陈操之将疬气论收好,因问道人李守一葛师仙逝的情况,李守一回答说葛师是四月十八尸解登仙的,这书帖便是前一日所书,次日一早命弟子备兰汤沐浴,嘱咐李守一将书信送给陈操之后便去主持宝石山西岭初阳台道院,又徐徐道:“忆昔少年时读书乏纸笔,伐薪卖之,以给纸笔,抄书万卷,指肘胼胝,又尝往一富户借抄白虎通德论不得,于其垣外徘徊不忍离去,遇雨,病几殁,今思之,皆历历如在目前。”言毕,盘腿而坐,遂逝。

陈操之慨然流涕,自己这些年的苦学与葛师当年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啊,他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这时,顾府执役带了谢氏的管事进来,那谢府管事呈上谢安书贴,请陈操之赴晚宴,并说中书侍郎郗嘉宾亦将赴约。

谢安与王羲之并称书法第一品,精于草正,有别于钟繇王羲之的书风,淡古从容,风流蕴籍,陈操之虽然哀伤于葛师仙逝,但习性使然,看到这么高妙的书法也是欣赏不已,乃回帖辞宴,说葛师与他情同祖孙,葛师仙游,他虽不能依俗礼为其服丧,但自当素食三月以遣内心感念之情。

陈操之知道谢安宴请他和郗超是有事相商,便道戌时初将至乌衣巷谢府拜访。

谢府管事走后,李守一对陈操之道:“陈公子,贫道明日便要回初阳台道院,公子可有家书要贫道带回去的”

荆奴一月前携了家书回陈家坞,陈操之本无甚大事要告知族人,想了想,提笔给四伯父陈咸和嫂子丁幼微各写了一封信,交给道人李守一,说道:“李师兄,葛师有言,明后两年三吴将有大瘟疫,葛师留下良方济世救人,我等不能坐而观望,烦师兄回到初阳台道院之后,多请乡民采药依辟瘟疫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温病散制成干燥丸药,以备急需,一应费用,由陈家坞承担。”又将葛师三千里相赠的疬气论近四千言抄录一遍,让李守一带回去。

李守一甚是感动,深感葛师所托得人。

第六十九章 居心

薄暮时分,陈操之与冉盛步行前往乌衣巷谢府。过朱雀桥时陈操之在桥东立了一会,看着细波粼粼的秦淮河水,又看了看对岸的深宅大院,心道:“英台兄想要走出这高墙深院,真是艰难啊”正待迈步过朱雀桥,忽听有人说道:“子重,某在斯。”

陈操之讶然抬头,就见河东槐荫下走出一人,面如敷粉,襦衫飘逸,身形纤瘦有弱不胜衣之感,不是谢道韫又会是谁

见谢道韫立在槐荫下未走过来,陈操之便迎过去,作揖道:“英台兄,别来安否”

谢道韫眸光璨璨,打量了陈操之两眼,见其愈发俊朗有神了,还礼道:“等你好一会了,以为你会来赴宴,见你未至,问执事才知稚川先生仙逝之事。子重节哀。”

陈操之黯然道:“葛师恩泽万民,葛师仙逝,重于泰山。”

谢道韫并未附和,她认为陈操之对其师过誉了,一个修仙之人恩泽万民从何说起谢道韫对她不赞同的事绝不会俗套地虚与委蛇。

陈操之很了解她,便说了葛师遗书并赠疬气论之事,然后问:“英台兄不认为我师仙逝重于泰山吗”

谢道韫深知瘟疫的可怕,她的母亲和两个弟弟便是死于疟疾,乃重重点头道:“我只以为稚川先生是一心求仙道独善其身之人,未想其有如此济世胸怀,千载之后,只怕少有人记得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而稚川先生必万古流芳。”

陈操之微笑道:“也未见得,史书乃是为大人先生者写的。”

谢道韫道:“不说后世事,先过眼前关,子重要助我啊。”

陈操之道:“我这不是来了吗,奉桓公命,征你入西府。”

谢道韫摇了摇头,问:“子重,我三叔父若问你可知我真实身份,你如何作答”

陈操之反问:“英台兄要我如何回答”

谢道韫嘴角一撇,说道:“考你,若答得不好,我难去西府。”

陈操之略一沉吟,说道:“安石公是有大智慧之人,我觉得不应瞒他,也瞒不了他。”

谢道韫凝视陈操之。问:“子重是想据实相告若我三叔父问你既知我是女子却又要助我出仕,是何居心那子重如何作答”

谢道韫问得很犀利,她是把最困难的局面摆在陈操之面前,让陈操之可以早作准备,但问出口之后,又觉得很难为情,脸不禁红了。

陈操之笑了笑,说道:“英台兄不要把难题全推给我啊,这几日你未向令叔禀报吗”

谢道韫道:“自然是禀报了的,但我三叔父只问我话,他却惜语如金,让我莫测其意。”

陈操之问:“郗嘉宾与令叔谈得如何了安石公对你可以惜语如金,对郗嘉宾只怕不能如此矜持吧。”

谢道韫微笑道:“子重总能提纲挈领一语中的方才我在客厅小室旁听郗侍郎与我两位叔父的谈话,郗嘉宾与我三叔父都是第一等的聪明人,言语交锋极是精彩,郗嘉宾似乎一意要我出仕,问我两位叔父,是不是要桓公亲自来建康相请说桓公爱才,为求贤才入都,亦是佳话。我两位叔父都无言以对了。”

说到这里,谢道韫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子重,郗侍郎以桓公的威势来压我叔父,逼我出仕,似乎过于咄咄逼人了,我不过一无甚名气的次等士族子弟,郗侍郎何必如此莫非另有隐情”

陈操之也有这样的疑惑,但事已至此,只有前行,而且料想也无甚差错,便道:“英台兄的中兴三策深得桓公赞赏,我与郗嘉宾将你这中兴三策扩充为便宜七事,由桓公疏奏朝廷,将由有司推行,你乃主谋,岂能置之事外,桓公自然要征你入府。”

谢道韫微微一笑,说道:“子重先请吧,我从后院小门回去,我能不能走出这高墙,全靠今夜子重与我叔父的一席谈。”

陈操之拱拱手,说道:“在下襟怀坦荡,除了惜才,并无其他居心,安石公定能明白我之心意。”说罢,与冉盛过朱雀桥,向乌衣巷谢府行去。

因为陈操之最后这句话,谢道韫独自在河边槐荫下立了许久。

谢府管事向谢安谢万禀报,钱唐陈操之求见。

谢安留谢万陪郗超,他亲自出迎。谢安身材高大,秀挺不凡,在两盏灯笼的照映下步履舒缓而来,手摇蒲葵扇,意态从容,见到陈操之,含笑道:“东山匆匆一别,三年矣,陈公子俊才特出,名传遐迩,我闻之甚欣喜。”

陈操之执子侄礼恭恭敬敬道:“安石公直呼在下操之便是,晚辈与幼度是挚交。”

谢安当即肃客入内,一边暗暗打量这个陈操之,比之三年前在东山初见,陈操之长高了不少,眼神愈发沉稳深邃了,论风仪容止,后辈子弟中当以此人为第一,又且儒玄双通音律尤妙,心高气傲的阿元爱慕之,亦在情理之中

郗嘉宾见陈操之入座,即问稚川先生之事,得知是四月十八仙逝的。谢安谢万郗超皆叹惋,葛洪高龄,与王导陆喜郗超祖父郗鉴谢安之父谢裒都有交往。

陈操之便把葛洪临终留下的疬气论对郗谢三人说了,谢万道:“宜将稚川先生遗下的药方遍传诸州县,以示民众供急用。”

谢安道:“我以为疫情未发时,不宜宣扬此事,免得瘟疫未至,人心已乱,可先将治瘟疫之方传诸郡县,命官吏早作预防,郗侍郎以为如何”

郗超点头道:“可将此事与大土断合并施行。诏令各州郡官吏留心疫情多备医药。”

陈操之甚觉宽慰,命冉盛呈上桓郡公征召祝英台入西府的文书和谢玄托他带回的信,呈给谢万,说道:“晚辈此番入都,除了携此文书前来,幼度还有一封信让我交与万石公。”

谢万即于座上展信阅览,看罢,又递给兄长谢安,谢安看了看信,说道:“阿遏也是为其表兄祝英台入仕之事,操之更是专为征召祝英台入西府而来,我这个远房表侄祝英台真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了”

谢安不提是否允许让祝英台出仕之事,却与郗超和陈操之讨论中兴三策与便宜七事,不时对陈操之发问,诸如度田税米与按丁税米按口税米孰优孰劣陈操之凝神作答,时有创见。

郗超心道:“怪哉,谢安石怎么考校起陈操之来了子重也真是辛苦啊,到哪里都有人要考他。”待陈操之回答了谢安的一个问题后,郗超笑道:“安石公把子重问得额头汗出,只怕子重以后不敢登门了。”

谢安已知陈操之才识,朗声笑道:“操之实有非常之才,后生可畏啊。”

郗超道:“今夜燕坐闲谈,不必太肃穆,安石公还记得蛮府参军郝隆郝佐治否”

谢安微笑道:“狂生也,颇有才。”

郗超道:“郝佐治此番可是大受挫折,子重初入西府,郝佐治在桓公为王文度与陈子重的接风宴席上要问子重三难,子重从容应对,中有一妙语,郝佐治常以七月七袒腹晒书为放旷,子重讥之曰郝参军实在可悯,不但无衣可晒,读书亦少,一肚能容几卷书哉”

谢安谢万皆笑,隔帘小室亦闻窃笑声。

谢安道:“久闻操之妙解音律竖笛绝妙,明日傍晚敢请携笛来为我奏一曲,不胜企盼。”

陈操之道:“长者有命。敢不遵从。”

四人谈至深夜而散,陈操之与郗超同行了一程,一路相谈,郗超道:“子重,谢安石明日想必还要与你长谈,嘿嘿,这祝英台真比当年诸葛孔明还难请啊,子重莫要负了桓公所托。”

次日上午,陈操之为道人李守一送行,然后与顾恺之去瓦官寺拜访了长老竺法汰,竺法汰言道:“自顾檀越陈檀越为本寺画了维摩诘菩萨像和八部天龙像后,寺院香火大盛,声名远播大江南北,每日都有千里外的信众前来礼佛观摩壁画,陈檀越顾檀越功德无量。”

从瓦官寺回来后陈操之又去张府拜见了张凭张墨兄弟,张凭对大土断之事亦甚关切,在台城朝会时便与陆纳顾悯之商议,俱认为不足虑,取消黄白籍,影响最大的是南渡的北人,就连当年的王导也不敢损及南人的利益,余姚令山遐查出会稽虞喜私藏隐户三千,按律应弃市,但结果却是虞喜安然无恙,山遐被罢官

依旧是薄暮时分,陈操之带着冉盛黄小统再赴乌衣巷,过朱雀桥时陈操之朝河畔槐荫下看了一眼,不见有人,便过桥朝谢府而去,却不知道谢道韫正悄立在槐荫深处。

谢道韫望着陈操之的远去的身影,心想:“今夜再听子重竖笛一曲,从此只怕再无此耳福了。”

第七十章 你是谪仙人

天上暗云沉沉,酉时末。天色就全黑了,灯笼光照在青石板路上,幽幽碧碧,更显庭院深深。

从土墙大门至谢府正厅约百余步,陈操之跟着谢府管事向大厅行去,听得丝竹管弦的乐音缥缈而来,仿佛暗夜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萦绕,似香椿树的清香,又似蔷薇的芬芳

谢安居东山,好植香椿树,谢道韫则独爱蔷薇,上虞东山的蔷薇娇艳而后凋,三年前的五月下旬,陈操之去东山请支愍度大师为母亲治病,看到谢氏墅舍木楼边的那一大丛蔷薇,粉黄粉红,竞相开放,那时陈操之就立在蔷薇下等待谢氏典计入楼通报

谢安好音律,居东山十载,笙歌不绝,今应召回京。亦携乐姬十数人同返,其夫人刘澹醋劲不如早年猛烈,再不会扯上帷幕不许谢安观看女乐,说“恐伤盛德”之语了。

谢府大厅栾栌重叠,高敞宏大,张帷幄相隔,整个大厅可容客上百人,而今日,只有陈操之这一位客人,主人也只有一位,就是谢安,谢万并未在座,其余谢朗谢韶诸人皆未列席,奴童侍候女乐厢陈。

谢安踞坐方榻,戴巾幍着衫子,手摇蒲葵扇,半袒胸怀,案前有盛酒的鸭头勺和羽觞,边上还有一具阮琴。

谢安拈起一支竹签,在阮琴上轻轻一擘,“铮”的一声,帷幄后的丝竹管弦声顿止,一时间,宽敞的大厅格外的静。

谢安请陈操之入座,淡然道:“今日请操之来,单论音律,三年前无缘得闻操之清奏。今夜可偿夙愿,请操之为我吹奏一曲。”

陈操之心道:“这个谢安真是心意莫测啊,要与我谈音律,似乎对谢道韫出仕与否并不挂怀,又或者谢安已经作出了决定,谢道韫到底是出仕呢还是不出仕”

陈操之躬身道:“安石公精通音律,晚辈早想请教,晚辈先吹奏一曲,不辱清听则幸甚。”说着,示意身后侍坐的黄小统将木盒递上,取出柯亭笛,调息凝神,吹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人张若虚的名诗,誉之者称其为“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名盛赞为“诗中之诗”,后被改编为弦乐曲,曲调优美典雅节奏流畅而富有变化,意境深远乐音悠长,陈操之以洞箫悠悠吹奏,那极具表现力的婉转悠扬的乐音霎时间将方榻上的谢安隔帘小室的谢道韫一齐带入一个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境界,恍若明月高悬大江微涌。花香月色让人沉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优美的诗句从陈操之心头掠过,一串串乐音从指音淌出,陈操之沉浸其中,倾心吹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种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帘后的谢道韫如痴如醉,纤纤玉指不自禁的在自己腿上拔弹按捺,似以蕉叶琴相和,心里道:“得闻此曲,虽死何憾”

洞箫声袅袅而逝,高敞的大厅悄然无声,那月夜花香那隐隐的江潮那感伤唯美的思绪似乎并未远去,此时的谢府大厅与前一刻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谢安忍不住叹息:“宇宙无穷,吾生须臾,美声妙音,诚感人至深者也,昔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今日闻操之雅奏,乃知人生可贵,操之之胸怀识鉴品藻,于此一曲尽现矣。”

谢安取阮琴。以竹签擘之,铮铮淙淙弹奏了一曲,歌其旧诗道:“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划然一响,音声俱寂。

良久,谢安道:“今夜闻止矣,操之更有妙曲我不敢复请,期以他日。”

陈操之便起身告辞,却听谢安道:“生于今世,性命可忧,欲高蹈远引,则门户靡托,为门户计,我决意让祝英台出仕,明日我让祝英台前来拜访操之和郗侍郎,月底便入西府罢。”

帘后小室的谢道韫听了三叔父谢安的这句话,并无太多的惊喜,她很奇怪自己竟然这般平静,嗯,她要入西府了。好好准备吧。

谢道韫听得三叔父送陈操之出去,她静坐不动,过了一会,三叔父木屐声清脆,回到厅中,唤道:“阿元”

谢道韫知道三叔父有话要吩咐,应了一声,褰帘而出,端端正正跪坐在方榻前候教。

谢安问:“阿元可知陈操之方才所奏为何曲”

谢道韫道:“不知,应是其新制之曲。”

谢安又沉默良久,问:“阿元打算终生不嫁了”

谢道韫迟疑了一下。说道:“侄女不孝,让叔父忧心。”

谢安道:“你去西府历练一年,然后来做我的佐吏吧。”

谢道韫应道:“是。”

谢安又道:“桓公之意难测,陈操之心意难明,你是我谢家子弟,不要走错了路,为朝廷效命乃是正途,那陈操之实乃王佐之才,又极具风雅魅力,你和阿遏与他为友,应相互勉励,为国家出力。”

次日上午,谢道韫一番修饰,纶巾襦衫,来顾府拜访陈操之,顾恺之迎她入府,一起去小院见陈操之,顾恺之抱怨说两次登门皆被拒,谢道韫致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