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第37部分阅读(1/1)

,势力更张,而新兴士族有利于牵制大门阀,六姓入士籍,桓大司马必乐见其成。”

陈咸叹服,他只知道陈操之博通儒玄书法音律闻名,却不知陈操之对时事亦了如指掌,有着智珠在握的从容,若钱唐陈氏真的入了士籍,那自然与陆氏的地位就接近了一些,可是低等士族与高等士族联姻极为罕见,更不用说陆氏这种顶级门阀,与其联姻的不出顾朱张虞魏孔贺这七大姓,与侨姓士族也从不联姻,当年王导为其子向陆玩之女求亲,陆玩拒绝,陆玩便是陆纳之父,若操之真的娶了陆氏女郎而且未与陆氏反目成仇的话,钱唐陈氏的族望和地位将会飚扬,那陆氏女郎既肯来陈家坞拜见操之的母亲,又让贴身小婢代她为陈母披麻戴孝,如此看来此女是一心要嫁操之的了,就像当年丁幼微百折不挠要嫁庆之一样

老族长陈咸看着陈操之,虽然麻衣披发,面容也稍显瘦削,但墨眉星目,俊逸姿神采不减,不禁想:“肃弟二子都英俊不凡,难怪会有士族女郎倾心。”说道:“罢了,操心不需伯父操心,与陆氏女郎之事你自己量力而为吧,但目下的传言该如何应对”

陈操之道:“此事既然传扬开来,辩是辩不清的,越辩越下乘,也不必去刻意应对,小侄心想这流言大约是褚氏散布的,我现在为母居丧守孝,陆葳蕤也在为亡兄守齐衰一年之丧礼,这时传布这样的流言是让人反感的,伯父可以让人稍稍引导下这流言,让其锋芒直指褚氏,就说这是褚氏散布的,目的是想为鲁氏翻案,还有就是褚俭想做稳吴郡太守之位,世人喜欢这样复杂而牵扯的流言,就让他们传布去吧,让褚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老族长陈咸呵呵而笑,心下畅快,来时的忧心忡忡已经完全没有了,又叮嘱陈操之要保重身体,便与儿子陈尚回陈家坞去。

此时日已昏黑,陈操之在油灯下取出谢道韫的松脂密封的信,撕开封口,那片松脂落在火盆里燃烧起来,香味溢满冬夜的草棚。

谢道韫写这封信时是十一月十四,已经得知陈母李氏去世的消息,陈操之在吴郡真庆道院为母祈福抄写老子五千文这次又因为母病放弃进京参加入士籍考核,纯孝之名天下知闻,所以陈母李氏病逝的消息于冬月上旬传至建康时,很多人都感叹陈操之放弃入士籍的机会而留在母亲身边是何等的明智,不然将后悔终生

谢道韫在信里倾诉了三年前她父亲谢奕去世时她的哀伤心情,以及对陈母李氏病逝的追思怀念,劝慰陈操之节哀顺变,怜惜之情溢于笔端

陈操之览信潸然泪下,东晋之季,疫病流行,丧乱之极,一个人往往自小就在各种丧礼守孝中长大,感伤情绪渗入骨髓融入血液,魏晋名士的放荡旷达惊世骇俗和及时享乐的思潮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谢道韫这样才高傲世的女子也有忧伤柔弱的一面,写这封信时的谢道韫,哪里还有半点咄咄的辞锋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傲态,有的是善解人意和款款深情

火盆炭火热气升腾,让陈操之手足温暖,而这千里外的来信,则带来心灵的暖意。

陈操之收好信,独坐沉思,按历史进程,谢万被贬为庶人之后,次年官复散骑常侍,很快便郁郁而终,谢氏家族的危机因为谢安的出山而化险为夷,谢安才识出众,绝不是其弟谢万那种华而不实的所谓名士,谢安将会引领谢氏家族达到巅峰

但谢道韫一定得嫁给王凝之吗谢氏此时处于危机之中,与琅琊王氏联姻有利于稳住谢氏的地位,婚姻是一种交易,各大门阀莫不如此,“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这样的含怨的话似乎难以避免

又想起褚氏散布流言之事,他这边暂时还承受不到什么压力,与四伯父一席谈,至少家族内部不会对他施加压力了,而陆葳蕤那边压力则要沉重得多,葳蕤是个小女子,陆氏家族肯定会知道那些传言的,少不了要有严厉的质问,道路阻且长,清纯娇美的陆葳蕤她能坚持吗嗯,她让短锄代她为我母亲披麻戴孝,她就是把自己当作陈门媳妇了,她一定能坚持,葳蕤和嫂子一样,是外柔内刚的女子。

第四十五章 冰雪除夕夜

腊月初六一早,小婢簪花醒来,见室内大明,以为睡过头了,匆匆著衣下榻,推窗一看,却见小惜园已是雪白晶莹世界,一夜大雪,积了厚厚一层,不禁惊喜地叫了起来:“下雪了,小娘子,下雪了短锄,懒虫,快起床。”

同室的短锄被吵醒,揉着眼睛道:“下雪了吗难怪这么冷哦。”

簪花掀开帘子,走进暖阁内室,却见陆葳蕤身着小衣亵裙趿着麻履碎步来到长窗下,推开半扇雕窗,眼眸眯起如月牙儿,纯美的瓜子脸露出难得的笑意,说道:“果然下雪了,还好昨晚把两盆广香素心和金边墨兰搬进了暖室,不然就要冻坏了”

簪花吓了一跳,赶紧找了一件雪白的羔裘披到陆葳蕤身上,埋怨道:“小娘子只担心花会不会冻着,却不管自己会不会冻着。”拥着陆葳蕤回到素幔大床上,服侍她穿衣着裙。

短锄引了两个仆妇进来,将两个燃得旺旺的火盆放在床前,又把昨夜两个炭火成灰的火盆端走。

梳洗毕,陆葳蕤丧髻绖带,一身素白,先去向爹爹问安。

陆纳时年三十九岁,因爱子长生夭亡,陆纳悲伤欲绝,白发早生,短短百日苍老了十年,上表辞官,每日在园中游荡在梅岭植树,其余时间便是在书房中书写丧乱帖,寄情书法,排遣丧子之痛。

陆葳蕤来到鹤鸣小院时,陆纳正立在廊下负手看两个仆役扫雪,见到女儿,瘦削的脸庞露出淡淡笑意:“蕤儿,走雪路没有滑跤吗”

陆葳蕤道:“不会啊,女儿走得稳稳的。”走到阶下施礼道:“爹爹早安,爹爹今日还要登梅岭吗”

陆纳看着爱女略显清减的娇美容颜,心中怜爱无比,长生已逝,他陆纳只有这一个女儿了,女儿性喜游山玩水观赏花木,但这半年来为兄长之病之丧哪里也没有去,一直守在华亭,便道:“蕤儿想去梅岭看梅花吗红梅白梅应该都开了,爹爹陪你去看”

陆纳续弦夫人张文纨从室内出来,说道:“天寒大雪,梅岭定然积雪过膝,登山必然袜履尽湿,若致病那可如何是好”说这话时,张文纨眉头微蹙,眼里忧色深重,打量着一身素白容颜娇俏的陆葳蕤。

陆纳听到病字就害怕,点头道:“那就改日去,或者让下人清理一下山道上的积雪”

陆葳蕤应声好,又向张文纨施礼,陪爹爹和张姨用罢早饭,便告辞回小惜园。

张文纨道:“葳蕤,让短锄留下,我要短锄帮我做件事。”

陆葳蕤便命短锄留下好生侍候,她带着簪花和两个仆妇回小惜园去了。

陆纳自去书房对着陆长生留下的书帖发怔,张文纨把短锄唤到小厅,命身边的侍婢和仆妇先退下

短锄一看这架势,心就“怦怦”直跳,偷眼瞧夫人张文纨,见其面带寒霜,心知不妙,当下强自镇定,笑问:“夫人何事吩咐小婢去做”

张文纨冷冷道:“跪下。”

短锄双膝一软,跪在莞席上,心道:“定是小娘子与陈郎君的事被夫人知道了,糟糕了,夫人会不会打死我”

张文纨问:“短锄你可知罪”

短锄倒也没有吓得魂飞魄散,说道:“小婢奉家主夫人之命侍奉葳蕤小娘子,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不知有何罪”

张文纨听这小婢这么脆生生说着,不知怎么的气倒消了些,说道:“你胆子倒是不小,还敢说自己忠心耿耿,我问你,六月间葳蕤去钱唐是怎么一回事”

短锄害怕的是上月去钱唐代葳蕤小娘子为陈母李氏披麻代孝的事,六月的事倒不怕,说道:“这事小娘子不是早就向家主和夫人禀报过了吗,是去明圣湖观赏羽衣茑萝啊,偶遇陈郎君和陈郎君的嫂子,别无他事。”

张文纨心道:“偶遇是特意赶去相会吧”不过这话不便在下人面前说,又问:“陈操之母亲过世,家主派人前去吊唁,你跟去做什么”

短锄道:“回夫人的话,因为上次小娘子在钱唐很得陈郎君母亲关照,得知其病逝,便让小婢代她前去致奠,夫人知道葳蕤小娘子是极为重情的。”

张文纨是吴郡四姓顾陆朱张的张氏女郎,大家闺秀,嫁给陆纳之后也是过着优雅闲适的生活,并不会那些辛辣的治家手段,她从短锄嘴里问不出什么,也没想到要逼供,而且这事只是谣传,是吴郡陆府的管事悄悄报知她,还不敢让陆纳知道,免得陆纳心烦。

张文纨想了想,说道:“短锄你要知晓,若有玷辱陆氏家声之事,像你和簪花两个贴身侍婢,重则杖毙轻则发卖,你给我听明白。”

短锄背心冷汗,噤若寒蝉。

陆葳蕤回到小惜园,看着园中花树银妆素裹,便取出陈操之所画的山居雪景图来看,痴痴出神,忽报夫人到,赶紧起身出迎。

陆夫人张文纨带着一群婢女来到小惜园,短锄面如土色跟在张文纨身边,见到陆葳蕤,忙使眼色。

陆葳蕤见短锄那样子,心里“突”的一跳,甜甜笑道:“张姨来了,是短锄事情没做好吗,等下我来责罚她。”

张文纨看着陆葳蕤清丽纯美的模样,真不忍心指责她,问:“葳蕤你在做什么,作画吗”朝窗下小案上那幅画望去。

陆葳蕤大大方方道:“看到园中雪景,想起钱唐陈郎君的这幅画,便取出观摩。”

张文纨立在案前看了一会山居雪景图,又看了看陆葳蕤,陆葳蕤微笑相向,眼神明净,一派纯真。

张文纨挥手让其他人都退出去,陆葳蕤依然不动声色,该来的总是要来,为了能和陈郎君在一起,她早就想过各种困难,而且六月去钱唐那次,丁氏嫂嫂和她谈了一小半夜,她不至于惊慌失措。

张文纨与陆葳蕤隔案跪坐着,案上铺展着的是陈操之的那幅山居雪景图,张文纨开口道:“葳蕤,郡上现在流言四起,说你与陈操之有私情,这对我陆氏家声有损”

陆葳蕤白如美玉的脸庞慢慢红起来,声音却是平静,说道:“那爹爹和张姨如何看待这流言蜚语呢”

张文纨道:“你爹爹还不知道这事,他这些日子哀毁过度,不能再让他忧心,所以我先和你谈谈,葳蕤,你有心事莫要瞒着张姨,张姨虽不是你亲娘,可是非常喜欢你,张姨自己未生养,是把你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爱护的”

陆葳蕤眸光盈盈,移膝过去,坐到张文纨身边,说道:“葳蕤知道张姨喜欢我,张姨就像是葳蕤的娘亲,只是觉得害羞,叫不出口”

张文纨微微一笑,拉着陆葳蕤的手说道:“那好,我们母女至亲,无话不说,我问你,你是不是有点喜欢那个钱唐的陈操之陈郎君”

陆葳蕤面色绯红,摇头道:“张姨知道的,我爱花爱绘画,陈郎君那时在吴郡,爹爹赏识他,常来府上,又帮我救活了菊花玉版还有荷瓣春兰,我很感激陈郎君,但也仅此而已,葳蕤年幼,何尝知道什么男女情爱呢。”

张文纨想着那个才华横溢风仪卓绝的寒门少年,心道:“那陈操之若是会稽虞魏孔贺子弟,倒真是葳蕤的良配,可惜他只是一介寒门,即便才华绝世又能怎样,葳蕤怎么也不可能嫁给他依我看,葳蕤应该是对陈操之颇有好感,那样俊美又多才的少年郎说毫无好感是自欺欺人,有好感不见得就是有私情,可是”

张文纨道:“可是如今流言蜂起,实在可恼啊。”

陆葳蕤道:“张姨你想呀,我为亡兄守孝,半年不出墅舍大门,那陈郎君四月便回了钱唐,如今其母病逝,要服孝三年,这流言从何而起呢”

张文纨蹙眉道:“嗯,定是别有用心之辈想坏我陆氏声誉,你爹爹又辞官在家,这是想阻挠你爹爹复出啊,我会让人追查谣言源头的”

陆夫人张文纨想的是,待陆葳蕤明年八月齐衰一年期满,就择高门子弟订下婚姻,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陆葳蕤不再多言,心里淡淡哀愁。

此时此刻,六百里外的陈操之正清扫母亲墓前的雪,来德在一边帮忙,冉盛一大早就背着弓箭去对面的九曜山了,这时回来了,大声道:“小郎君来德哥,看我猎到了一头獐子。”提着一头牙獐上来了,一箭正中獐颈。

牙獐肉味甚美,来德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拖回陈家坞,先腌着。”

冉盛嘴唇吧嗒了两下,点头道:“好,先腌着,待为老主母服孝结束后再食用不迟。”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除夕,陈操之要留在墓园渡过这除夕之夜。

这日天寒地冻,玉皇山树木枝条垂挂着长长的冰锥,午后又下起了小雪,雪不大,但飘飞漫卷,像无数灰白色的小蝶飞舞。

冉盛立在草棚檐下,望着陈家坞方向怏怏不乐道:“都这时候了,还不给我们送年糕来”

来德道:“急什么,雪一住,就会送来的。”

眼看日色昏蒙,雪下得愈发大了,冉盛少年心性,觉得这样过年好冷清,小郎君却还在不停地写呀写

冉盛叹了口气,正待回草棚烤火,却听到山下有人喊道:“丑叔丑叔,我们来了”

“丑叔,我也来了”

风紧雪急,这纯美的童音宛若天籁。

冉盛跳了起来,叫道:“润儿小娘子来了,还有宗之小郎君。”

陈操之立即走了出来,说道:“快去接他们,这山道结冰了,千万莫让润儿他们摔到。”

第四十六章 求婚

大雪纷飞,玉皇山至九曜山是白茫茫一片,气温在冰点以下,雪积得很快,那些常青的松柏又是积雪又是冰凌垂挂,枝条常被压折,坠落在地“嚓”的一声,连这声响都是带着冷意的。

冉盛嗓门大,陈操之让他喊:“你们先别上来,山道结冰,小心滑倒,我们下来接你们。”

陈操之来德和冉盛换上高齿蜡屐,陈操之又命来德带上几截麻绳,三人头戴竹笠,各持一杖,踩着厚厚一层积雪下到山来,见山下停着两辆牛车,车稍各挂一盏素绢灯笼,嫂子丁幼微英姑小婵青枝雨燕阿秀宗之和润儿都来了,驾车的是来福来震父子,还有荆奴也来了。

陈操之既欢喜又担忧,说道:“嫂子,这大雪天的你们怎么都来了,冻着了可怎么办”

丁幼微麻衣丧髻,风致楚楚,在灯笼和雪光交映下,脸颊白得近乎透明,双唇淡淡的红,削肩微耸,笑着朝手尖呵了一口气,说道:“是好冷啊,可是宗之和润儿都说要过来与丑叔一起过除夕,干脆就都过来了,一家人团圆守岁,也不会冷清。”

宗之和润儿小脸冻得红扑扑,还说:“丑叔,我们不冷,快带我们上山去吧。”

陈操之便命来德和冉盛背宗之和润儿上山,七岁的润儿见冉盛蹲下来背她,有些忸怩道:“丑叔,你背润儿吧,要不,润儿自己走。”

冉盛见润儿不要他背,继续蹲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脸涨得通红,很是尴尬。

陈操之笑道:“丑叔要照顾一下你母亲亲还有英姑,就让小盛背你。”

润儿这才“噢”的一声,轻轻伏在冉盛宽大的脊背上,冉盛躬着腰站起身,与背着宗之的来德上半山腰的草棚去。

雪这时小了一些,但还是随风漫卷,钻入衣领,一点湿凉。

丁幼微英姑小婵和青枝都是穿着布履,陈操之道:“嫂子,这怎么行,上到草棚袜履全湿了。”

丁幼微道:“不妨事,我们都另带了袜履,湿了就另换。”

陈操之蹲下身,取出几截麻绳,仰头道:“嫂子,把麻绳缠在履底,上山不怕打滑。”

丁幼微左足稍微抬起,陈操之就麻利地把一截麻绳在嫂子丁幼微的足踝至履底交缠了两道,很快又把右足也缠上

丁幼微感觉有些异样,微窘。

陈操之又去为英姑缠足,英姑连声道:“不敢,不敢,怎么敢劳小郎君。”想要自己来,年老腰腿僵硬,颇不方便,陈操之已经三下两下缠好了。

小婵青枝雨燕和阿秀笑嘻嘻各自缠好,小婵低头看丁幼微和英姑足上缠着的麻绳,小婵道:“还是操之小郎君缠得好,真是奇怪啊,小郎君做什么事都做得好。”

陈操之一笑:“好了,上山吧。”将手里的竹杖递给英姑。

玉皇山不高,草棚就在半山腰,距离山脚不足百丈,陈操之小心翼翼地跟在年近五十的老丫环英姑和嫂子丁幼微身后,若她二人有个闪失可以及时扶住。

丁幼微走得很小心,生怕自己滑倒要小郎搀扶,小郎身材挺拔,比她高一截,过了年就是十七岁,不能算是少年人了,叔嫂之间要有些避忌才行。

山道虽然冰雪难行,好在路程短,也只一刻钟就上到了半山腰草棚,宗之和润儿立在茅檐下等着,润儿“格格”笑道:“娘亲丑叔,小盛刚才跌了一跤”

冉盛脸涨得通红道:“那不算,只是手撑了一下地而已。”

润儿道:“那要滚得一身雪才算是跌跤吗幸好我抱得牢,不然就栽出去了,不过就算栽出去也不要紧,雪厚厚的,不会伤着。”

丁幼微含笑薄嗔道:“就你话多,赶紧进去,莫吹冷风。”

丁幼微英姑小婵青枝雨燕阿秀六人的布履都被雪浸湿了,且喜袜子未湿,进草棚换上干净的布履,来福和来震提着两个大食盒进来,食盒里是汤饼和麦饭,还有一些糕点,居丧守孝期间,只能吃这些。

陈操之让来德跟随其父兄回陈家坞,明日午前驱车来接嫂子丁幼微一行回去,荆奴就留在这里。

独臂荆奴在左间草棚烧水热汤饼,冉盛当下手,不需小半个时辰,热气腾腾的汤饼和麦饭还有糕点就端过来了。

狭小的草棚里挤着十一个人,很是热闹,两个火盆旺旺地燃着,宗之和润儿挤在人堆里觉得乐不可支。

丁幼微眼眸湿润,在丁氏别墅的四年里,她朝思暮想回到陈家坞,现在终于回来了,只是庆之永远不会回来,阿姑也走了,这世上总没有称心如意完美无缺之事,有这一双可爱孩子伴着,更有何求

宗之和润儿都想起了祖母,润儿问陈操之:“丑叔,这大雪天,祖母能看到我们吗”

陈操之道:“能,星辰总是在天上,风雪阻隔不了的,祖母在天上,也在我们心里,我们想着祖母,祖母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是不是”

两个孩子齐声道:“是。”

升平三年的除夕夜,简单而温馨,寒风掠过草棚上空掠过松柏梢头,发出呜呜的低啸,有雪花从门隙里飘进来,宗之和润儿笑着去追,说这是雪蝶。

陈操之案头有从初阳台道院借来的葛师著作神仙传十卷,便讲些神仙故事,小婵四婢宗之润儿还有冉盛都听得津津有味,后半夜,两个孩子实在困了,趴在母亲丁幼微膝上睡着了。

丁幼微和小婵把两个孩子抱到陈操之平时睡的那草垫上,盖上粗衾,荆奴和冉盛也到隔壁草棚去歇息或者说话。

一张简陋犹带树皮的松木几案,这是来德制作的,方便陈操之读书习字,丁幼微跪坐在松木案一侧,翻看陈操之写的明圣湖论玄集,微笑道:“小郎现在写的文章嫂子都快要读不懂了。”

陈操之道:“都是窅缈空阔之论,是准备日后去建康呈献给那些大人先生们看的。”

叔嫂叙话,不知不觉雪色入户,天色渐亮,陈操之道:“现在是升平四年春正月了。”

巳时,来圭来震来德三兄弟驾三辆牛车来接丁幼微一行回陈家坞,陈操之也一道回去参加钱唐陈氏祖堂的祭祖仪式。

正月十六,陈尚与孙泰同路赴建康,等候入士籍的消息,陈操之依旧在玉皇山为母守墓,青草萌芽春暖花开,陈操之手植的那些松柏树苗大多成活了,舒展开枝条,在春风里摇曳。

二月二十四,这日刘尚值来玉皇山与陈操之讨论焦氏易林的学习心得,草棚外的冉盛叫道:“小郎君,有客人来了,有族长四伯,还有冯县相,啊,那个是徐博士”

陈操之刘尚值来到草棚外朝山下一望,三长者五随从正上山而来,陈氏族长陈咸领路,身边是冯梦熊和徐藻徐博士。

陈操之刘尚值赶紧迎下去,拜见徐藻博士,徐藻肃然道:“待我致奠了陈母李氏再叙谈。”

陈操之作为孝子陪徐藻到母亲墓前祭奠,然后请徐博士到草棚坐定。

徐藻打量着陈操之,说道:“自吴郡别后,也近一年了,操之是长成了,虽然容颜清减,但精神内蕴,并未因哀毁而颓废”又看了看松木案上几叠书卷,点头道:“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操之居丧不忘励学,可谓孝之至道。”

因说起徐邈,徐藻道:“徐邈月初已随顾恺之赴荆州,我此来是为徐邈向冯兄爱女求婚的”

陈操之刘尚值都是愕然。

一边的钱唐县相冯梦熊微微而笑,显然是应允了这门婚事了。

陈操之向徐博士和冯叔父道了喜,心道:“仙民端谨持重学识丰赡,有为帝师之志,前途无量,义妹凌波能嫁给仙民,自是良缘佳偶。”

刘尚值关心自己前程,问徐藻:“徐博士可知吴郡陆使君起复摄职否”

徐藻道:“朝廷诏旨已下,征拜陆使君为左民尚书,陆使君尚未决定是否应召。”

刘尚值问:“那吴郡太守又是谁接任”

徐藻道:“依然是褚丞郎代行太守之职。”徐藻想必是听闻了关于陈操之与陆葳蕤之间的谣言,说道:“褚丞郎品行为吴郡人所诟病,这太守之位他是坐不稳的,听说褚丞郎想与阳翟褚氏联宗,只怕是痴心妄想吧。”

钱唐褚氏是末等氏族,而阳翟褚氏是高等士族,当今皇太后褚蒜子就出自阳翟褚氏,褚俭想攀褚太后的高枝,也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啊,就好比刘尚值要攀大汉宗亲一般,褚太后曾垂帘听政,是个极有眼光和手腕的女人,岂会让阳翟褚氏与风评颇劣的钱唐褚氏联宗

徐藻在钱唐盘桓了十余日,于三月初六回吴郡。

就在徐藻离开钱唐的次日,三月初七,陈尚从建康回来了,陈尚正月十六启程赴建康,两个月不到就回来了,有何大事

第四十七章 如虎添翼

升平四年三月初,吴郡十二县开始例行土断检籍,这种土断检籍两年一次,前年那次检籍让来福一家担惊受怕了好几个月,因为钱唐陈氏不是士族也无在职品官,是无权拥有荫户的,来福一家要被遣送至侨州安置,而冉盛和荆奴更会被抓去充兵户服苦役,钱唐陈氏的田产也要被剥损,是葛洪相助,钱唐陈氏才渡过难关

时隔两年,吴郡土断检籍又开始了,这次自然是由代行太守职权的褚俭褚丞郎主持此次十二县大检籍,钱唐县首当其冲,将第一个开始厉行检籍,这是褚俭之侄褚文谦任钱唐县令以来首次在全县范围内行使职权,只怕是要以此来立威了,钱唐士庶不免人心惶惶

检籍对寒门庶民族来说是一次被官府豪强敲剥的磨难,对士族来说,也面临着利益的平衡与整合,某姓士族若与主持土断的官员不睦,那么该姓士族非法占有的荫户和隐户就有可能会被揪出来,家族利益会遭受重大损失,当然,士族豪门占有律法规定之外的荫户和收容大量流民为隐户是很普遍的事,永嘉南渡以来,江左初定,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这是尽人皆知的,而且士族之间通过联姻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谁要动这个就是犯了全体士族忌讳,这是士族的既得利益,谁肯轻易吐出所以说若不是该士族得罪了高官显贵,一般是不会受到这种打压的,倒霉的只是那些寒门庶族,因为不少寒门庶族也或多或少控制了一些隐户,比如刘尚值的刘家堡就有隐户十余户,每逢检籍就要花大量钱帛来打点,所以寒门庶族总是壮大不起来,每两年这么一敲剥,不垮掉就算不错了

褚俭自去年九月暂代吴郡太守之职以来,很想有所作为,搞出政声来能正式受任吴郡太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陆纳辞官都已经半年了,朝廷还未任命新太守,这岂不是表明他褚俭大有机会同时,褚俭也感到极大的危机,陆氏家族因陈操之与陆葳蕤的流言而迁怒于他,这是褚俭始料不及的,陆氏不恨陈操之却恨他,真是岂有此理

褚俭又听闻钱唐陈氏有望入士籍,那以后岂不是与他褚氏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了,这是褚俭万万不愿看到的,所以褚俭必须阻挠钱唐陈氏入士族,只是他钱唐褚氏在京中毫无影响力,他自己名望不出本郡,而且似乎风评不佳,年前他想攀附阳翟褚氏,但阳翟褚氏根本不理睬他,自讨没趣,但不管怎样,钱唐陈氏必须打压,这已经是无解的死仇,陈氏兴,褚氏必衰,褚俭心里想的是:“即便做不成吴郡太守,也不能让陈氏入士籍,做不到太守,他可以保有现在的丞郎之位,而钱唐陈氏如果列籍士族,以陈操之的声望,有郗嘉宾和谢安的赏识,说不定真能飞黄腾达,那他褚氏后辈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褚俭相信,陈操之与陆葳蕤有私情流言虽然暂时未对钱唐陈氏造成明显的打压,反而让钱唐陈氏声名远扬,这是因为陈操之尚在服丧守孝期,待陈操之除服之后想要谋仕时,那时就会发现陆氏的压力江左士族的压力会让陈操之寸步难行,六品士人又如何,有多少入品的寒门终老于户牖之下

而且吴郡的流言想必已传扬到了建康,以陆氏族长陆始的偏狭和固执,必然会对钱唐陈氏大为恼恨,陆始身居五兵尚书,位高权重,在建康是有影响力的,定会设法阻止钱唐陈氏入士籍,至于陆氏怀疑散布流言的是他褚俭,那也仅仅只是怀疑而已,只要压制住了钱唐陈氏不让陈操之出头,褚氏这点压力还是要承受的。

检籍土断之前,褚俭召侄儿褚文彬至吴郡密谋了两日,决定借此次土断让钱唐陈氏就此一蹶不振,就好比陈操之对付鲁氏那般,现在以其矛来刺其盾。

三月初七,陈尚从建康回到钱唐,正是钱唐土断检籍风雨欲来之时,这日午后申时初刻,陈尚风尘仆仆赶回陈家坞,应门的独臂荆奴说族长陪同丁舍人还有陈族长去玉皇山与操之小郎君商议大事去了,陈尚匆匆去南楼拜见了母亲,便即去玉皇山。

陈尚来到玉皇山下,天已薄暮,晚霞如火,松柏苍翠,淡淡青岚如烟似雾,守墓的陈操之更像是山中隐士,一路心情激荡的陈尚至此反倒平心静气了,心想:“爹爹与丁舍人刘族长来和十六弟商议什么大事,竟连丁舍人都屈尊来此”

丁氏族长丁异是这日午后由次子丁春秋陪同来到陈家坞的,为的就是此次土断检籍之事,来到陈家坞,发现刘尚值与其父刘族长也在,说起褚文谦雷厉风行推行土断,身为钱唐庶族中首富的刘族长忧心忡忡,陈咸便与丁舍人父子刘族长父子一道来玉皇山听取陈操之的意见,看陈操之有何应对之策

玉皇山陈氏墓园草棚,麻衣披发的陈操之肃然端坐,粗麻衣裳的简陋非但不减其姿容,反而更显温润如玉,神情从容镇定又带有一丝冷峭,嘴唇微抿,静听刘族长说话

须发半白的刘族长说道:“褚氏这次首先要拿我刘家堡立威,在丁舍人陈主簿面前刘某不说虚言,刘家堡的确收容了十三户隐户,这十三户在刘家堡耕种二十年了,繁衍生息,现在已分成十三户,就与来福一家与西楼陈氏如同家人一般,实在割舍不出去,其中两户还与我刘氏成了姻亲,去年十月,褚文谦任县令后,刘某就怕褚氏借机惩治我刘氏,刘氏不是士族,私附户口实属非法,所以刘某想把那十三隐户转为刘氏佃户,依法纳税服役,但县主簿说簿籍已封存,暂不能更改,要等土断之后刘某还兼了刘家堡那一带的党正,据传这次查出户口不实,里正党正要远配流放,我老刘这把老骨头难道还在老死他乡不成”

陈操之安慰道:“刘伯父莫急,私藏隐户不是你一家的事,褚氏来势不善,刘伯父应立即派人向郡上州上说明交出隐户被拒之事,这样以后理论起来也有说法。”

刘族长点头道:“我儿尚值也想到了这一点,早几日便派人去郡上州上了,还写了书信向陆使君说明此事。”

丁异道:“私附户口的确是违禁犯律之事,士籍与庶籍不同的是,只要土断检籍时主动交出私纳的户口流民,就不会治罪,但自来检籍都是交那么一两户聊以塞责,何曾认真搜检褚俭褚文谦叔侄这次来势汹汹是想借此事打压我丁氏,难道我丁氏还真把所有超限的荫户隐户交出去,别的士族不交,我丁氏凭什么要交而且褚氏最恨的是操之,钱唐陈氏不是士族,却也有三户隐户两个流民”

陈咸诧异道:“只有来福一户,何来三户”

丁异道:“来福有子三人,其中两个已成家,就要另算户口,就是三户。”

陈操之道:“褚氏是想借我去年斗垮鲁氏的方法来对付我陈氏,更想直接阻止我陈氏入士籍,我料褚氏叔侄还另有阴谋”

来德就是这时进来禀报三郎君陈尚回来了,已先去陈母李氏墓前祭拜,陈操之与四伯父陈咸出了草棚,就听到陈尚拜祷道:“七叔母在天之灵,佑我陈门,钱唐陈氏自本月起就注籍士族了”

冉盛来德听到这话,愣了一下神,随即欢喜得跳起来,因为是在老主母墓前,不敢欢呼,但心里的欢喜简直压抑不住,想要高呼:入士籍了,入士籍了,钱唐陈氏终于入士籍了

陈操之眼眶湿润,跪在母亲墓门前,说道:“娘,三兄陈尚从建康回来,说我们陈氏已经注了士籍,钱唐陈氏从此是士族了,不用再担心田产会被其他豪族兼并来福一家也不会被迁往侨州我陈氏子弟勤学苦读就会有出头之日,娘,你老人家安息吧”

两年来的种种艰辛化作几滴清泪,落在麻衣上,此时陈操之最大的遗憾就是母亲不能亲耳听到这个好消息,若母亲健在,那可有多高兴啊

老族长陈咸老泪纵横,钱唐陈氏盼这一天盼了一百多年了,长文公啊玄伯公啊,钱唐陈氏不堕族望,今日终于回归士籍,陈氏族人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丁异也是由衷的高兴,很为自己独具只眼英明决断而自豪,去年若是因幼微回陈家坞而与陈操之闹翻,那么今日得知陈氏入士籍岂不要后悔死,现在,丁氏与陈氏的姻亲关系是非常牢固了,想起陈操之去年说的话:“我钱唐陈氏必能绍继颖川郡望,回归士籍,绝不会让丁氏声誉受损,应该是与有荣焉”

丁异心道:“陈操之现在入了士籍,可谓如虎添翼了,褚俭叔侄殆矣。”

第四十八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

从玉皇山半山腰望出去,晚霞如天火烧云,群山苍茫深秀,十里外的明圣湖云蒸霞蔚碧波千顷,景色壮丽让人满怀豪情。

陈尚接过来德奉上的一碗清茶,一气喝干,长长舒了口气,对陈咸道:“爹爹,儿子得知入士籍的好消息,立即动身回乡,前后十二天,日夜兼程,虽然辛苦,但心里快活啊。”

陈咸看着儿子陈尚意气风发的样子,再看看侄儿陈操之,只是微微而笑,目视天边云霞,似乎看不见的远处有更美好的事等着他,而入士籍,仅仅是刚刚开始而已。

暮春天气,草长鸢飞,陈操之手植的两排松柏含青吐翠,显现勃勃生机。

众人也不进草棚坐谈,就立在檐下说话,一边淋浴春日山野的晚风。

丁异对陈氏入士籍虽然高兴,却也感觉很突然,说道:“操之因母丧不能进京参加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