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第50部分阅读(1/1)

自是要千方百计刁难十六弟,而孙绰韩康伯是玄辩高手,孙绰的玄言诗号称江左第一,韩康伯更是当世易学和玄学大家,有周易系辞注说卦注辩谦论名世,陈尚方才听贾令史说起,孙绰韩康伯与陆始交情不浅,想必是要全力考验十六弟的。

谢道韫知道精彩的辩难开始了,挺直小腰,抬眼从叔父谢万的肩头望出去,看着陈操之挺拔的背影,心里为陈操之准备着答词。

第十三章 尴尬谢道韫

敲木鱼,问难道:“易之功用,其体何为”

陈操之答道:“体之与用,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又如刀之于利,有刀则利,无刀由无利。”

韩康伯问:“六经语孟,不曾言体用二字,何也”

陈操之道:“夫子每言无非有体有用,坦直而明通之论也,辩析义理,妙在会心,何必皆先贤所曾言乎”

座上司马昱谢万郗超竺法汰竺道潜诸人皆点头称善,魏晋玄风,最喜突破前人窠臼,拘泥迂执之辈不为世所重。

韩康伯微窘,他最精于易象之学,当即道:“象曰天行健,象有实象假象,如何辨析之”

陈操之道:“易之所谓实象假象者,若地上有水地中生木升也,皆非虚文,故言实象;假象者,若天在山中风自火出,如此之类,实无此象,假而为义,故谓之假,并非真假之假也。昔日王弼恐读易者拘象而死于言下也,于其易略例申明曰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

郗超在一起助谈道:“韩尹著易象数万言,不知是得意还是得象”

韩康伯大窘,说易谈玄半生,未有今日这般窘迫。

庾蕴道:“王辅嗣论易,一家之言也,并非千古不移之论,不然,周易何以流传”

此时陈操之转身面对庾蕴,庾蕴就坐在谢万左侧,谢道韫使垂下眼睫,只看着陈操之穿着布袜的双足,布袜雪白,可以看出足拇指棱起的线条,显得矫健有力,不禁想走陈操之一日之内可登山涉水步行百余里的脚力,旋即回忆起那次陈操之登九曜山时她差点滑一跤,是陈操之搀了她一把。

只听陈操之说道:“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圣人立言,启蒙后学也,穷理析义,须资象喻,然而慎思明辩者有戒心焉,游词足以埋理,绮文足以夺义,不能得意忘言,则将以词害意,假喻也而认作真质,斯亦学道致之者之常弊。是故易之象,义理寄宿之蘧庐也,药饵以止过客之旅亭也;诗之喻,文情之所归宿也,倘视易之象如诗之喻,妄言觅词外之意,超象揣形上之旨,丧所怀来,而亦无所得返。”

座中人皆叹妙,郗超范宁却知陈操之此言另有深意,“游词足以埋理绮文足以夺义”,此非讥讽玄辩乎理并非越辩越明,往往越辩越糊涂,终日清谈,何如默学深思夸夸玄辩,何如躬为实事

韩康伯庾蕴俱无言,孙绰孙兴公叹道:“听陈操之此言,但觉往日所作之玄言诗俱废,正所谓丧所怀来,无所得而返。”

孙绰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孙绰这简直是对陈操之甘拜下风了,诸葛曾袁通这些年轻一辈这才对陈操之刮目相看,孙兴公善辩是出了名的,未交一言就已令孙兴公折服,陈操之辩才实在惊人。

司马昱对陈操之在玄辩中表现出的才华和风度极为赏识,手中尘尾在案上一击,笑吟吟道:“诸位,陈操之可算通过考核否”

八州大中正俱无异议,那庾蕴虽然不甘心,但也知道这个陈操之的确有过人的才华,边韩康伯孙绰都自认不敌,他若再不识进退,硬要刁难,只像兄长庾希那样损及自身清誉,对付陈操之,只有徐图后计。

只有陆始不肯让陈操之就此轻易过关,说道:“会稽王,此次只有八州大中正在此,这样就算通过考核,恐难服众。”

司马昱含笑道:“陆尚书也要问难乎请便”

陆始面皮紫涨,说道:“我素不善清谈,但我举荐一人,可胜陈操之。”

司马昱摇头笑问:“莫非支公乎若考核要由支公来,那朝廷还有何可用之人才都被拒之山门外矣。”

陆始道:“非也,我举荐之人,亦是青年俊彦,便是范玄平之子范宁范武子。”

孙绰玄辩曾输给范宁,当即点头道:“范武子与陈操之可称一时瑜亮,当有一番激烈舌辩。”

谢道韫领教过范武子的辩才,那日若非陈操之助谈,凭她一人想要折服范武子只怕很难,应是难分伯仲,现在见陆始推出范武子,不免有些为陈操之担心,又期待陈操之尽展所学,挫服范武子。

范汪被桓温贬为庶人,会稽王司马昱深为痛惜,素闻范汪之子勤于儒学,不知其玄辩亦如此犀利,便问:“范武子,你可愿与陈操之辩难不过本王有言在先,陈操之考核已经是通过了,以下只是一般清谈而已,诸位尽可随意问难。”

陆始虽然不服,但也无可奈何,只盼范宁辩难胜过陈操之,挫折一下陈操之的狂妄,当即目示范宁。

范宁躬身道:“会稽王,在下昨夜与陈子重长谈两个时辰,论玄,陈子重是王弼复生,吾不及也;论儒,陈子重当为一代儒宗,愚以为郑康成后一人耳。”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陆始瞠目结舌,望着范武子。

范武子道:“陆公,在下尽力了,要想在儒玄上折服陈子重,就算王辅嗣郑康成在此,亦是勉为其难。”

陈操之拱手道:“范兄过誉了,昨夜长谈,得范兄教诲甚多。”

范武子道:“非是过誉,子重昨夜所言无善无恶乃心之体有善有恶乃意之动知善知恶为有良知为善去恶当在格物,只此四句,若生发扩充开去,便是一门儒学。”

老僧竺道潜合什道:“善哉,陈檀越此言暗合佛典”徐徐念诵道:“思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不喧,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竺法汰男高音悚然道:“师兄妙悟,此即真如否”

竺道潜道:“老僧已明此理,悟尚未悟,且回剡山悟去。”便即向会稽王司马昱告辞,又单向陈操之施礼,邀陈操之有暇再赴剡溪。

竺法汰也告辞,陪着竺道潜一道出雅言茶室而去。

竺道潜是南渡高僧,当年丞相王导太尉庾亮皆敬佩其风德,礼敬周备,一向隐居于剡溪,新君司马丕特意遣人赴剡溪迎其入京宣讲大口般若经,竺道潜或讲佛法或释老庄,道德学问在建康极受敬仰,司马昱亦常听其说法,极为钦敬,今见竺道潜因陈操之之言而悟佛理,不禁欢喜赞叹,环视堂上诸人,说道:“陈操之通过考核,诸位还有异议否”

护军将军江思玄笑道:“会稽王,莫忘了还有一局棋。”

司马昱朗声大笑道,即命侍者取围棋来,让陈操之与江思玄对弈一局。

江思玄执黑后行,落子如飞,二十余手后,慎重了许多,说了一句:“操之行棋新奇有越趣。”又续下了三十余手,江思玄眉头皱了起来。

司马昱谢万王蕴这些喜爱围棋者跪坐在两位对弈者周围观局,谢万棋力不及侄女谢道韫,扭头悄声问:“阿元,局势如何”

谢道韫轻声道:“黑劣势,但最终只怕还是黑用。”

谢万觉得侄女此言很费解,既然黑劣势,为何最终却是黑胜此时不好多问,且静观棋局,看最终道蕴之言验否

谢道韫看出陈操之行棋果然生疏,以前陈操之都是落子飞快,很少在前半局这样频频思考的,此局至目前陈操之凭借新奇的而已稍占上风,但后半盘恐怕难敌老到的江思玄。

谢道韫正想着,忽然左肩被人轻轻一拍,吃了一惊,愕然回头,却见顾恺之不知何时移坐到她身后,正眉眼大分满面笑容望着她。

谢道韫赶紧示意顾恺之莫说话,生怕被四叔父谢万知晓她曾游学之事,起身走到廊上,这才向顾恺之见礼,用鼻音浓重的洛阳腔说道:“一别三年,又见长康。”

顾恺之上下打量着谢道韫,看得谢道韫心中惴惴,见顾恺之热情地要上来执手相谈,赶紧后退一步,拱手作揖。

顾恺之便不执手,笑道:“一别三年,英台兄没怎么变嘛,以前英台兄身量比我高,现在我与你比肩了,英台兄还是瘦,英台兄是近日进京的吗”

谢道韫应道:“但是昨日。”

顾恺之道:“本月十四,我与子重去过乌衣巷谢府,那夜子重与令表姐妹谢氏女郎联手与范武子辩难,着实精彩,可惜你无缘与会,实在可惜。”

谢道韫微笑道:“今日子重辩难更是精彩。”

陈尚过来与谢道韫相见,顾恺之更是请谢道韫到顾府一聚,谢道韫自然答应,又道:“陈兄长康,你们若去谢府,莫要提及我,我祝氏门第不如谢氏,虽是姻亲,也受歧视,此事子重知悉,你问他便知,有暇我会来顾府相访的。”

顾恺之不忿道:“没想到谢氏也是这般势利,英台兄是我见过的除了子重之外的大老子,却至今籍籍无名,还要受谢府人小视,不如英台兄搬到顾府居住如何”

顾恺之太仗义太热情,谢道韫费了好大劲才说服顾恺之,自回厅中观棋,结局果如她所料,陈操之执白小负了一子半。

第十四章 千头万绪在一身

陈操之与江思玄这局棋下了近一个时辰,终局时天色已暮,司徒府侍者点上八盏三芯大灯,雅言茶室灯火通明。

陆始陆纳王彪之王凝之韩康伯桓秘等人早已向司马昱告辞离去,留下观棋的都是围棋爱好者,这其中就包括庾蕴,庾蕴虽然恼恨陈操之,但这样精彩的棋局是不容错过的。

魏晋之际,社会剧烈动荡,丧乱的痛苦唤醒了士人阶层强烈的生命意识,很多人表面上放纵行乐,内心却潜藏着深切的悲哀,他们彻夜饮酒服散宴游,有着种种奇怪的言行,他们用短暂的欢乐掩藏或逃避对死亡永恒的恐惧,围棋也就是在魏晋时地位提升,成为与书法音乐并称的三大艺术,围棋的别名“手谈”“忘忧”“坐隐”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嵇康云“琴棋自乐,远游可珍”,围棋起到了饮酒和服散同样的作用,一局棋不知不觉半日时间就过去了,此谓解忧,往往清谈高手也是围棋高手,说围棋是“手谈”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支道林,而且对弈之时可以展现对弈者的雅量和风范,当年王导以棋来考校江思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精于围棋者在士人中的影响不亚于善于绘画或者善于清谈。

江思玄虽然后手赢了陈操之,但对陈操之的棋艺大为倾倒,说道:“操之前半盘优势不小,可惜后半盘收束手段稍弱,被我一点点扳回,假以时日,我恐难当其锋。”问陈操之师从何人学的围棋

陈操之道:“曾在稚川先生藏书中发现一册东汉古谱,托名班固所著,不知真假,操之读书习字之余则执谱揣摩之,后与谢幼度交手多局,棋力有所长进。”

葛洪藏书是一笔糊涂帐,陈操之每遇不好解释之事,就以葛洪藏书为说词,葛洪渊博如海,倒也无人起疑。

江思玄诧异道:“班固诚然是围棋大家,但操之仅凭一册古谱就能达到如此棋艺,说是天纵棋才也不为过啊。”当即问:“操之可否将班固之古谱借我一阅”

陈操之早料到会有这样一问,答道:“那棋谱因是纸本,不慎淋雨毁坏,不过里面的弈道棋诀我还记得一些。”当即口诵道:“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宁输数子,不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敌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这是合战篇,共十三篇,改日我笔录一册赠江护军。”

这是北宋翰林直学士张拟所著的棋经十三篇,陈操之前世学棋时曾熟读,把北宋的围棋经典著作放到东晋,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了。

江思玄听了陈操之口诵的几句棋诀,已经是心驰神往,听说陈操之要笔录班固论棋十三篇相赠,大喜,却不道谢,只对端坐一边的范宁道:“武子,令尊的棋品应把陈操之列为一品了。”

范宁便对陈操之道:“家父现隐居吴郡,他日有暇请子重随我去见一见家父如何”

范汪当年是庾亮的佐吏,深得庾亮器重,又得郗鉴赏识,是京口北府庾郗一派的重要人物,为桓温所深忌,是以借北伐失期之罪贬其为庶人,但范汪在京口一带依旧极具影响力,范汪还是当世围棋大家,围棋九品: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就是范汪提出来的。

陈操之道:“我与范兄订交,自当去拜会范伯父。”

一边的庾蕴听陈操之如此说,不免有些诧异,他知道陈操之与郗超颇有交情,也已答应入西府为桓温效力了,陈操之不比王谢子弟能在西府保持超然地位,陈操之要么忠于桓温,要么被桓温摒弃,现在陈操之与桓温所忌之人交往难道就不怕桓温不悦吗郗超可都看在眼里

郗超的确把庾蕴的神态都看在眼里,不禁微微而笑,郗超虽是郗氏子弟,却等于是叛出家门,一心追随桓温了,与范汪也已交恶,但他对陈操之与范武子交往非但没有半点不悦,反而乐见其成,陈操之是个异数,能从一介寒门子弟蒙高士赏识,交结名流,短短两年跻身士族,琴棋书画释老儒玄,无所不精,年未弱冠即名满江左,其所交友,南人顾恺之北人谢幼度庶族徐邈寒门刘尚值,入京后更与会稽孔汪京口范宁论艺结交,僧俗士庶,靡不赞誉;其所恋之女子,三吴陆葳蕤陈郡谢道韫,这些事都汇聚在陈操之一人身上,实在可惊可叹,桓大司马现在就是缺少一个能平衡各派势力的人物,王谢高门与寒门庶族北地士族与江东士族荆襄西府与京口北府,日后要处理这些纷芸复杂的关系陈操之是不二人选

就在这时,郗超突然有种被人窥视的感觉,抬眼看时,并不见有人注视他,只见对面端坐的谢万身后露出青色襦衫一角,先前辩难时,郗超就已发现谢万身后坐着的那个所谓祝英台,这不是谢道韫还会有谁,知道陈操之今日大辩难,谢道韫岂肯错过

郗超笑意更深了,陈操之要平衡各派势力,这谢氏女郎是关键啊。

会稽王司马昱留客夜宴,谢万知道侄女谢道韫不便与众人一道用餐,先告辞回乌衣巷了,临出雅言茶室谢万还对陈操之道:“操之,明日未时末在横塘相见。”

顾恺之见跟在谢万身边的祝英台正眼也没瞧陈操之一眼,陈操之呢,也不看祝英台,二人显然早有默契,顾恺之不免困惑,心道:“怪哉,子重不也是今日才看到英台兄的吗,先前我又没看到子重与英台兄有过交谈,怎么二人就装作不认识,三年不见,不会如此镇定吧,其中定然有隐情,待我问子重”但在司徒府总找不到机会问这事。

用罢晚餐,众人一一告辞,会稽王司马昱独留陈尚陈操之兄弟二人夜谈,顾恺之便先回去了。

司马昱的书房,简朴素洁,一品沉香炉香烟袅袅,窗外明月朗朗,仲春的夜风带来后园的花木的清香和稀疏的蛙鸣。

司马昱端坐在素纨帷幄内,麈尾在手,闭目养神,一个老仆在边上侍候,陈尚陈操之兄弟跪坐在莞席上,静候司马昱问话。

半晌,司马昱睁开眼睛微笑道:“夜听蛙唱殊有风味。”

陈尚心道:“敢情会稽王是在静听蛙声啊,我还以为会稽王是在考虑如何劝十六弟不要去西府为朝廷效力呢。”

陈操之道:“会稽王风雅,高柳鸣蝉,池塘蛙唱,皆天籁也。”

司马昱道:“操之玄辩无敌矣,却不知情趣如何譬如这蝉鸣蛙唱,试为本王言似此寻常易得的风雅事一二。”

陈操之略一思索,言道:“艺花邀蝶栽松邀风贮水邀萍筑台邀月种蕉邀雨植柳邀蝉,此皆寻常易得之雅趣也。”

司马昱麈尾拂动,说道:“操之可谓懂真趣者也,只是即便是寻常易得之物,也要国家太平才能安享,操之以为然否”

陈操之躬身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司马昱把麈柄在案头使劲一敲,赞道:“妙哉此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操之抱负我知之矣。”对陈尚道:“汝弟将入西府,你就留在司徒府做典书丞如何”

司徒府典书丞是九品官,掌管司徒府的经书典籍以及日常礼仪的官员,虽算不得清贵闲职,但一般初入仕途的次等士族子弟是很难谋到的,陈尚大喜,躬身道:“多谢会稽王。”

司马昱又对陈操之道:“操之先入西府历练数载,再回朝中辅佐本王。”

陈操之应道:“是。”

司马昱道:“今日操之辩难倾倒四座,韩康伯孙兴公都甘拜下风,江思玄亦极赏识你,深公因你而悟佛理”麈尾拂动,悠然道:“前日操之入城,万民争睹江左卫玠,以为是五十年之盛事,那是以貌胜;今日操之辩难一鸣惊人,范武子更推崇操之为一代儒宗,这是以才胜,如此英才乃是国家之福,岂能无升赐乎”问:“操之前年定为第几品”

陈操之道:“第六品。”

司马昱道:“第六品乃是寒门最高品,现今钱唐陈氏已是士族,依旧是第六品岂非不公,拟擢为最上品,二品,相信无人有异议。”

“最上品”陈尚兴奋难抑,望着十六弟,十六弟依然淡泊从容,彬彬有礼地谢过会稽王。

司马昱又道:“至于明圣湖,本王命司徒府长史会同左民尚书部祠部官员共议,然后下文扬州吴郡,将明圣湖赐予钱唐陈氏,另,本王更赐二十荫户于陈氏,只为操之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八字,不用相谢,只盼操之不负本王厚望。”

陈操之道:“操之定当尽展生平所学,为国家效力。”

司马昱满意地点头,捻须笑道:“操之今日欲言又止,让大陆尚书自己说出那些话,大陆尚书尴尬至极,哈哈,就连本王也以为操之会提出娶陆氏女郎”

陈操之微笑道:“在下并没有刻意使大陆尚书尴尬,陆氏女郎固然是我一心要娶的,但此时提出来,适足以激怒大陆尚书,操之不为也。”

司马昱道:“这个本王就爱莫能助了,大陆尚书坚毅固执,要改变其主意,难哉其实以操之的品貌和声望,另觅大族女郎成婚应不是难事,本王若还有适龄女,也想纳操之为婿,哈哈。”

这自然是司马昱说笑之语,除了新安郡主,他另两个女儿还不满十岁,说说而已,以示对陈操之的恩宠。

从司徒府出来,月在天心,夜凉如水,陈尚觉得脑袋晕晕乎乎,一切恍如梦幻,他被辟为司徒府典书丞十六弟由下品跃升上品碧波千顷的明圣湖将归陈氏所有又得二十荫户,钱唐陈氏将有四十荫户,这在钱唐八大士族当中,荫户数仅次于全氏,这都是一个午后所获得的

自十二日入建康,陈尚一直为大中正考核牵肠挂肚,生怕出现波折,然而这个午后,巨大的喜悦扑面而来,十六弟在大中正考核中以卓绝的风仪深厚的学养倾倒四座,会稽王赏赐有加,擢品赐湖辟官赏荫户,完全是他先前想都不敢想的,陈尚今日才真切体会得到掌权者的赏识是多么重要,看看十六弟,依然是宠辱不惊的样子。

陈操之比从兄陈尚想得深远得多,会稽王司马昱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示恩,好让他在桓氏与皇室之间忠心于皇室,这对司马昱来说并不费什么,但对钱唐陈氏而言则是恩遇隆渥了,所以陈操之表态要为国家效力,在司马昱看来,国家就是朝廷就是司马皇族,但陈操之当然不是这么想的,这也算是融会了穿越灵魂的陈操之的一点小小的j诈吧。

陈氏兄弟回到顾府已是亥时末,径直回他们住的那个小院,冉盛小婵还有陈尚的一个仆人都在等他们回来。

小婵服侍陈操之洗浴,问:“小郎君,今日大中正考核如何嘻嘻,看三郎君眉飞色舞的样子就知道小郎君又扬名了。”

陈操之微笑道:“三兄当然眉飞色舞,他得会稽王允诺,将入司徒府为典书丞,是品官,过些时要把妻儿接到建康来了。”

小婵惊喜地叫了一声,赶紧问:“那小郎君得了什么官职”

陈操之道:“我还是要去姑孰西府的,等三嫂子与小侄子到了建康,小婵姐姐就留在建康吧。”

小婵正为陈操之轻轻按摩后颈,闻言手一僵,涩声问:“小郎君不要我了吗”

陈操之赶紧道:“小婵姐姐,我不是那个意思”

小婵那日听了阿娇教唆,正有些幽怨,这时见小郎君有弃她的意思,不禁悲从中来,哭了起来,也不听陈操之解释,一边哭一边说道:“小郎君不要我,我自回钱唐,陪伴幼微娘子,幼微娘子总会要我的,呜呜呜”

陈操之反手从肩头抓着小婵一只手,握在掌心里,仰脸说道:“小婵姐姐,我是怕你跟着我太辛苦,我到西府应该不是那么闲的,好了,别哭了,眼泪都滴到我脸上了,算我说错话好吧。”

小婵情绪激荡,说道:“老主母临终嘱咐小婵,要小婵服侍小郎君一辈子,小婵也愿意服侍小郎君,小婵不羡慕青枝,小婵只愿意呆在小郎君身边,小郎君也不要想着把我嫁出去了,除非小郎君用脚踹我,可我知道小郎君不会打人的”说到这里,小婵自己“噗嗤”笑出声来,她本来就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子,只是因为有心事才偶现幽怨而已。

陈操之笑道:“难说,可恨的人也是要打的,不过不是小婵姐姐。”

小婵看着陈操之后仰的脸,眉眼口鼻全颠倒了,看上去不免有些怪异,不过唇红齿白,还是那么好看,小婵一颗心“怦怦”乱跳,强烈地想在小郎君脸上亲一口,可是不敢,她小婵胆子不小的,怎么就不敢呢,真是没用啊,阿娇还教唆她悄悄上小郎君的床,那种羞人的事打死她也做不出来

小婵抱着陈操之的脑袋在自己胸前搂一下,放开道:“好了,我衣衫湿了,换衣衫去,小郎君自己洗。”慌慌张张到隔室去了。

陈操之摇了摇头,后脑勺似乎还留有柔腻之感,正在出神,忽听院中顾恺之的声音叫道:“子重子重”

陈操之赶紧跳出浴桶,飞快地拭干身上的水滴,一边穿里衫小衣,一边应道:“长康稍待,我在洗浴,很快出来。”心道:“苦哉,莫非长康诗兴大发,又要彻夜吟诗乎”

顾恺之心有困惑,不问清楚那是睡不着觉的,立在门外说道:“子重,今日看到祝英台未”

陈操之知道瞒不过去,应道:“看到了。”

顾恺之道:“那你为何不与他相见,两个人都装作互不相识”

陈操之应答如流:“英台兄以目示意我暂莫与其相见,不知是何缘故”

顾恺之恍然道:“原来如此,我知道是什么缘故,英台兄说谢氏看不起他祝氏,他不愿在谢万面前与我等相见,说有暇会私下来会我们。”

陈操之道:“我也正奇怪呢,原来是这个缘故,英台兄大才,也难免受门第之累。”

顾恺之道:“上虞祝氏也是士族,并非寒门,子重,会稽王如此赏识你,你何不向他举荐祝英台,就说祝英台之才不在你之下。”

顾恺之真是热心人,陈操之只好又说谎道:“长康,人各有志,英台兄是戴安道一流的人物,不喜俗世的声名,不然的话,以她之才,早已名扬江左,我们莫要违她意愿。”

顾恺之点头道:“说得也是,子重,那我回去了,你好好歇息,你得养精蓄锐,明日还要去陆府呢,可惜我不能跟去。”

陈操之听得顾恺之足声渐远,想着谢道韫应付顾恺之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第十五章 卿本佳人

北宋翰林直学士张拟所着的棋经十三篇约两千字,系统地总结了自先秦尹文子东汉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直到唐代大国手王积薪的围棋十诀这些著作里关于围棋的论述,集其大成,建立起完整深刻的围棋理论,影响后世千年。

二月十九日上午,陈操之一早起来练了一遍五禽戏,便在小书房里默写棋经十三篇,把其中一些穿凿附会的思想去掉,替换上后世最新的围棋理论

正凝思默想笔不停书之际,忽听院外传来顾恺之爽朗的笑声,大声道:“子重,子重,佳人来访,猜猜是谁”

唐宋以前,佳人一词有三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佳人指的是美女;晋书陶侃传里陶侃对叛军将领王贡说:“卿本佳人,何为随之也”这里的佳人指君子贤士;南朝王融秋胡行“佳人忽千里,空闺积怨生”,此佳人与良人同义,是指丈夫

顾恺之所言的“佳人”当指第二义君子贤士,只是在陈操之听来,佳人一词实在暧昧,若不是素知顾恺之是天真诚挚之人,真以为顾恺之是故意揶揄戏谑,因为陈操之猜到来的是谢道韫。

陈操之搁下笔,大步迎出门外,就见襦衫纶巾的谢道韫跟在顾恺之身后走进院来,依旧是敷粉薰香,人未近前,香风习习

好友三年不见,自应热情一些,顾恺之可就在边上看着呢,若太冷淡会被他认为是轻义薄情,陈操之抢步近前,一躬到地,不胜欣喜地道:“英台兄,别来无恙乎昨日相见,未交一言,甚叹惋”

谢道韫双眉斜飞眉梢上挑,英气中带着妩媚,若不是脸上粉敷得厚,可见双颊绯红,也是被顾恺之那带有歧义的“佳人”弄得有些尴尬了,长揖还礼道:“昨日见子重舌战群贤,风采更胜往昔,实为欣喜。”直起腰来与陈操之对视一眼,觉得两个人这样一本正经实在好笑,梨涡浅现,迅即隐去。

陈尚过来见礼,冉盛小婵也来拜见祝郎君,在他乡见到旧相识,总是很愉快。

陈操之请谢道韫入厅饮茶,谢道韫道:“子重,你我故友,不需要客套,就到你书房里略坐一会吧。”瞟了一眼陈操之的左手,见其中指指节一侧微凹,这是执笔书写的痕迹,便问:“子重这般勤奋,在习字吗”

陈操之道:“昨日答应江护军要笔录弈理十三篇相赠,早起便写了一些。”

谢道韫含笑道:“我正为此而来,这弈理十三篇得让我先睹为快。”

陈操之道:“那好,请英台兄稍待,尚须小半个时辰才能写完。”

顾恺之摇头道:“子重所学太杂,却又无一不精,诚可恨也,子重音律围棋书法俱臻上品,我差胜者,绘画也,这个绝不能让子重超过。”

陈操之笑道:“长康放心,绘画我绝不如你,附你骥尾可也。”

陈尚陈操之顾恺之谢道韫入书房坐定,斗室狭小,跪坐四人就有些逼仄,谢道韫稍感不自在,取过书案上几张写满墨字的左伯字,说了句:“子重书法圆劲秀润了许多。”念诵道:“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赞道:“此论精辟子重,快快笔录出来。”

陈操之便援笔抻纸,继续写弈理十三篇,陈尚坐了一会,便向谢道韫告罪,自去司徒府了,顾恺之也被府中管事请去说有要事相商,顾恺之与张墨之女张彤云的婚期将近,张彤云下月就会进京,而顾恺之父亲顾悦之也将从荆州赶来,所以顾恺之近来还是颇忙碌的。

现在书房里只剩陈操之与谢道韫二人,弈理十三篇陈操之已经写好前九篇,两千多字,谢道韫很快看完了,便等着陈操之写出来,陈操之现在是左手书写,用的是王羲之兰亭集序行楷,陈操之垂睫下视,双肩不动,悬腕挥毫,一个又一个清丽的小行楷字从笔端流淌出来,有时又停笔思索,墨眉微蹙,在搜索记忆,而挺直的鼻子两侧微现汗意

二月天气,气候尚冷,不至于写字写得出汗,谢道韫莞尔笑道:“子重,你专心写吧。”取过案头一卷冰雪文翻看起来,若不经意道:“子重修心养性功夫还欠磨砺啊。”

陈操之微笑道:“奔马迎面大风摧树,犹自神色不变,此之谓名士风度。”

谢道韫稍一蹙眉,即展颜道:“子重可谓过耳不忘,这是记仇吗”

陈操之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三年前谢道韫在吴郡桃林小筑时说过的,当时谢道韫谢玄姐弟要看陈操之作画,陈操之说贤昆仲这样盯着让他无从落笔,谢道韫便说了以上那一番话,当时二人还争论了一番,谢道韫稍占上风。

陈操之道:“奔马大风崩崖摧树,我或可做到神色不变,但被你这样盯着,还要凝神落笔,就很辛苦了。”

谢道韫问:“因为我是女子吗可我听说江左卫玠入建康,多少女子掷花送香囊,你却是神色自若。”

陈操之道:“那要我如何战战兢兢汗出如浆”

谢道韫看着陈操之鼻翼细汗,揶揄道:“嗯,子重入城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与“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是大书法家钟繇的两个儿子见曹丕时说的话。

陈操之写不下去了,搁下笔,望着谢道韫,说道:“那年冬夜,看到英台兄那封长信,心甚温暖。”

谢道韫秀眉一挑,说道:“我都忘了当时写了些什么了,只是觉得不能前去吊唁陈伯母,很是内疚。”不想勾起陈操之的悼母伤感之情,岔开话题道:“我还要多谢子重助谈呢,不然的话会很窘迫。”

陈操之道:“英台兄辩才无碍,自能应付,我只是凑个热闹而已。”

谢道韫道:“不然,有子重相助,我胆壮得多,阿遏不在京中,以后每月十四子重都来为我助谈可好”

陈操之道:“四五月间我将赴姑孰。”

谢道韫道:“那三月四月这两次你可来助我。”

陈操之有些踌躇,帮着谢道韫拒婚似乎总有点尴尬,若说不相助也说不过去,只好点头说:“好。”

谢道韫再次岔开话题,说道:“子重选择去西府是对的,也只有桓大司马才有破格用你之魄力,不过我有一言要提醒子重,桓大司马素有不臣之心,其过王敦墓,夸赞王敦是可儿,可儿者,称人心意者也,王敦何人耶,反贼也,桓大司马之不臣之心可知,朝廷亦忌之,奈何桓氏手握重兵,只怕终有兵戈相向之日,子重入西府,务必小心,要左右逢源才好,历练数载便出来,而如郗嘉宾这般不顾家族一意投靠桓氏的,我以为不智。”

谢道韫这是真切的关心,就是郗超也未对他说过如此交心的话,陈操之甚是感激,但他有些话暂时还不能对谢道韫说,只是道:“多谢英台兄还是称呼你英台兄吗”

谢道韫面色微红,镇定问:“那子重想称呼我什么,像阿遏一般称呼我阿姐唉,还是叫英台兄吧,习惯了,称呼别的好不自在。”

这时小婵端了两盏茶进来,对谢道韫道:“祝郎君,这是小婢烹的茶,是我家小郎君教的制茶法子,清香有回味。”将茶放下,就坐在一边侍候。

陈操之便继续书写弈理十三篇,花了半个时辰,将后续四篇写完,共计三千余言,当然不能署陈操之的大名,托名班固所著。

小婵帮着把这一叠写满墨字的左伯纸裁好装订成薄薄一册。

谢道韫不再流连,取了这卷弈理十三篇起身道:“子重,此围棋秘笈借我抄录一遍,改日奉还。”带了候在院中的两个仆人离去。

陈操之送至大门外,拱手而别,看着谢